第七十三章 张士贵一弓遏千 (第3/3页)
,视野逐渐模糊。他张了张嘴,似要怒吼,却只喷出了口血沫,最终未能发出任何声响。他双锏坠地,庞大的身躯晃了晃,如山倾倒,重重砸在泥土之中,荡起一片尘烟。他试图向后扭脸,去看张士贵,可只扭到一半,视线便彻底陷入黑暗,就僵滞住了。只他的眼睛仍圆睁着,映着已将至的夜色,未闭的瞳孔里皆是不甘!
“忽峍”者,如前所述,张士贵的小名。
射死了雷永吉,张士贵箭矢不止,转射向追击撤退的汉军将士的唐卒,一箭一个,唐卒应弦而倒,无一幸免。唐军将士无不惊骇,相继止下,无人敢再追击。得以稳住阵脚的汉军将士,小阵合拢,重新以队结成进战之阵,却唐军不敢再追,他们反而发起了反冲锋!
以三百余众,齐声大呼着“可识忽峍箭否”?悍然杀向近千唐兵!
张士贵立於山石之上,冷目俯视,手中硬弓接连震颤,箭出不绝,掩护汉军兵士进攻。一囊箭尽,自有亲兵为他奉上新的一囊。指节扣弦,寒光连闪。凡有悍勇,敢於迎斗反攻汉军的唐卒皆被箭矢贯喉,顷刻间,只被他射死的唐卒已逾三十人,几在狭窄的道上积尸成堆。
进亦不得再战,唐军发一声喊,只好向后奔逃。
却总算是逃出了张士贵的箭矢射程之外,这数百唐兵举目前望,更是惊骇!乃是慕容罗睺所率的进攻汉军中军的唐军伏兵主力,不知为何,本是在追杀后撤的汉军中军,而於此时却从追赶变成了仓皇后逃!两支溃逃的唐军迎头撞上,自相践踏,更加大乱。
原是薛万彻所率的汉军中军,在一接战之初,就佯作不敌向后撤退,诱慕容罗睺追击。等撤出这片唐军的设伏区域,左边山上骤然箭矢激射,——却是复制了此前汉军进入唐军设伏圈后,唐军居高临射的景状,将追击的唐军射得人仰马翻。薛万彻趁势回军反攻,於是将慕容罗睺部唐军赶回了来时路。遂乃有了现下两股唐军在狭窄山道上相碰,互相挤撞,进退失据。
则是说了,这埋伏左边山上射箭的汉军从何而来?
这正即是薛万彻与张士贵、郭孝恪所道之他的“反歼唐伏”之计。
便是先佯做不知唐军设伏,以张士贵、薛万彻的将旗,引唐军伏兵尽出,其后张士贵及其所部在前阻击唐军,而薛万彻率中军佯退,郭孝恪借暮色深重,遣弓弩手潜伏左山,待唐军伏兵主力追击薛万彻部,骤然发矢下射。此举正合兵法之以退为进,反客为主。
唐军本恃地形之险设伏,不意己身转陷敌之算中!
战至当下,夜色已至。
唐军混乱不堪,又夜色深沉,军将无从指挥约束。东边张士贵部精卒,西边薛万彻亲率的反攻之军,两下夹击,杀声盖过了北边的黄河浪涛。溃散的唐军在狭窄山道中无处遁形,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溺河而死者亦不可胜数。血流成溪,染遍道上,断刃与尸身随激流翻滚。
唯有次第亮起的汉军将士的火把如星光,在风中摇曳,映得山壁如血。
三更前后,战场上的喊杀声渐渐稀落,残存的唐军或降或亡。
张士贵与薛万彻、郭孝恪相会於战场中间,三人环顾周遭的唐军将士尸横遍野,弥漫的血气令人闻之欲呕,三人却都是满面胜利后的喜色!薛万彻端端正正,向着张士贵行了个军礼,语气带着佩服,说道:“将军神射!贼将雷永吉之勇,俺在中军眺望见之,出人意料之外!若非将军神射,将其射杀,又以一弓,遏贼千众,迫其退乱,此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听得此言,张士贵慌忙举右手,敲击胸甲,还以军礼,说道:“末将不敢居功,此战全赖总管运筹帷幄,郭公设伏隐秘,三军将士用命。雷永吉虽勇,一勇夫耳,射杀之,何足道哉。”
薛万彻、郭孝恪分明看见,张士贵举起的右手虎口崩裂,却是短时之内,射箭太多所致!
检点战果,斩获唐卒将近两千,只慕容罗睺和少数唐兵,攀山得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