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复活的楼兰 (第3/3页)
龙头,她被吓了一跳。
这里土地颜色和平时土地颜色不太一样,颜色偏灰白色,白天阳光好,甚至会反光,泛着银光,从上往下看,似乎是龙的鳞甲一般,所以古人把这里称作白龙堆或者白龙坟,其实时间缓缓过去,如今的土,已经都被沙子替盖,灰白色的土沙,掩盖了一切。
她感受到了一股风,正在朝这里刮过来。
那风夹杂着千年的怨气一般,凌厉,且夹杂着鬼神的哀嚎,几乎能贯穿耳膜,她不得不伸手捂住了耳朵。
无边寒冷里,她睁开了眼。
她瞧见了一个人影,从白龙堆缓缓爬出,瞧着那人影的模样,年纪应当是不大的,瞧着单薄得很,她怕得说不出话,那人影爬出来之后,便立在了白龙堆上,而不远处便是沙暴,夹杂着黄沙的风,正在朝着这里悲嚎着赶来。
她被如刀子一般的风割得疼得哭了起来,她其实衣服穿得不算多,在沙漠晚上就穿这么些,是会冷死的。
她出了声,哭声凄惨极了,宛若小猫,在如此可怖的环境下,传得倒是远极了。
柳自承竟然被自己女儿的哭声给吓得浑身打了个哆嗦。
他顶着风,过去抱住了女儿,用身子将她护在了怀里,他瞧见了女儿惊惧的眼睛,她的视线,定在了自己身后,眼神可怕得很。
如此冷的地方,他竟然被她的眼睛吓出了一身汗,下意识往后看了一眼,却没有发现什么,只能瞧见夹杂着黄沙的风到处挂散着,吹到眼睛里,涩疼。
他闭起了眼睛,缓了缓酸涩的异物感,他的手拍了拍女儿的背:“别怕,别怕,阿爷过几天就带你回家。”
如筠的脸被藏在了他怀里,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阿爷,白龙堆里刚刚有个人在向我招手。”
“啥?当时你真的瞧见了有人向你招手?”
柳如筠说到这里之时,几个人似乎都被她的故事给吓到了,有一名按察使还被吓得整个人往后缩了缩,手里的瓜子不小心掉了一些。
柳如筠讲到这里便不再说了,她望着前头很是好奇地众人,点了点头,笑得尴尬:“那是自然,我还能骗你不成?只是当时,我年纪尚小,后来的事,我便不记得了。”
“切——”
众人皆觉柳如筠是在编故事,都没有将这个故事当做“故”事来听。
一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这也算闲时谈资。也是远在长安的官员们了解西域的方式。
他们这次真正来到了敦煌。
这里最出名的莫过于莫高窟,虽然这莫高窟已经风蚀得不成样子了。
雍州沙漠条件贫瘠,众多修城筑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几乎就是沙砾,黄土还有胡杨等东西夯筑,风吹沙流,建筑被蚀平了也不稀奇。
李箸瞧见敦煌石窟模样的时候整个人还是怔了怔。
这里实在是贫瘠到不像话。
先前盛大容貌皆已不见,那祁连山早已经瞧不见,这里是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视野开阔,却令人疲惫不堪。
他抬了头:“这里建筑物都已经被风蚀掉了?”
他身后还有着许多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史局的人以及几个史官了,只不过众多男人里头,还夹杂着一个女人,倒也让她更加显眼起来。
那女人是柳如筠,她也是被李箸给诓来的,她其实并不想来,并不想回忆小时候的那些事情,但是所有官员里,也就她了解雍州情况,所以李箸又耍了手段将她诓来了。
她叹了口气:“那也不一定,离这里最近的是库姆塔格沙漠,也许是巨大沙暴将整个门府冲刷得一干二净,也说不准。”
李箸点了点头,没有再纠结这个事情,反倒是问起了太史局那群人:“你们当初来了多少人?”
“我们当初来之时乃是一百二十八人,回京方才惊觉原来才八十多人,足足少了四十多个人,所以我们这次求大理寺接此案,是为了看看,当年失踪那么多人,究竟是哪儿去了。”
“你们当时为何不报?”李箸也不想听那么多,反问了一个问题。
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为何现在才报?分明是有鬼,或者其他人提醒了他们。
“……这,这……”
●————知识分割线————●
在所有输往西域的商品中,丝绸是最热门的抢手货。当这种色泽艳丽、顺滑柔软的布料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时,一路都在引发尖叫。
公元前47年的一天,罗马共和国的终身独裁官凯撒披着一身华丽丽的长袍出现在一座新修的戏院里,顿时,全场的注意力都被凯撒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所吸引。见多识广的长老告诉大家,这是丝绸,来自遥远的东方。
丝绸,一夜之间成为罗马贵族的新宠,甚至被视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罗马人的口口相传中,丝是一种从树上长出来的材料,而这种神奇的树只有在一个叫“赛里斯”(意为丝国)的东方国度里才有。
贵族们的狂热,让丝绸的价格一路飙升。在当时的罗马,人们要花费12两黄金才能购得1磅丝绸(1磅≈9两)。丰厚的利润促使一波波商队踏上前往东方的征程,他们从世界不同的角落走来,最终都一一汇聚在敦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