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厂厚重 小厂灵活 (第1/3页)
听说市里要建协作网,三个老师傅的眼神瞬间亮了!
可紧接着,陈露阳的话又让他们眉头一皱。
想了想,谭松仁道:“要真想留痕迹,也不是没办法。”
“比如我们可以在工艺上动点小心思,像国强刚说的那道圆弧过渡,就算是个细节,也能成咱们的标志。”
“再比如,咱们在装配最后一道工序时,统一留一个小小的‘印记’,外头人模仿得了形,模仿不了这规矩。”
刘康文补充道:“我想的更简单。”
“既然编号打不成,干脆咱们自己设计一个‘小签’,比如在垫片的切口边缘压一个特定的斜角,在螺栓头打个固定的冲点。这样不会增加多少工序,但熟手一看,就能认出来是不是咱修理厂的货。”
“对,留工艺痕迹,比贴标签靠谱。”张国强点头道。
“贴的、印的,人家一模一样仿出来也不难。可工艺上的细节,不懂门道的人模仿不了……”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唠思路越开,
正说得起劲,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
陈露阳下意识的顺着窗户冰花的缝隙往外一看。
只见陆局和裁衣铺的老张并肩推着车进院,两人脸上全是红扑扑的,步子虚浮不稳,一边走一边还拉着话,显然酒劲还没过去。
都走到门口了,俩人还依依不舍,你拍我肩膀,我拍你胳膊,拍来拍去,最后实在是不能再拍了,才算散了局。
陈露阳无奈地摇摇头。
“陆局这趟回来,可算把酒瘾过足了。”
目送老张骑车在拐弯处离开之后,
陆局这才掀开棉布帘子,走了进来。
刚一进门,就瞧见陈露阳、张国强几个人八只眼睛瞪着他。
陆局猛地一个哆嗦,赶紧开口:“小陈主任,我就是小酌!没喝多。”
陈露阳严肃道:“陆局,你这酒量得练练啊,现在裁衣铺老张都能灌你了?”
这话一出,陆局脸登时红了。
他也拿捏不住陈露阳是认真的还是调侃,只是嘴里说:
“我一定不多喝,一定不多喝。”
陈露阳乐了,转过话题道:
“陆叔,有个任务得劳烦你去探一探。”
“修理厂这院子实在太紧了,我打算把车棚拆掉,扩一间正经的车间。”
“可这车棚到底算谁的,是不是修理厂的资产,还是市经委划的地,咱们能不能动手,我心里没底。”
“你去问问这车棚到底属不属于厂里的固定资产,要是能拆,需要走什么流程。”
“如果真不能随便动,那咱们就得想办法打申请,名义上挂到市里任务上去。”
现在陈露阳又要忙着上学,又要操心零部件,是真的没有多余精力再去弄这些事务类的事了。
陆局能办妥最好。
就算是办不妥,起码把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弄明白,回头也方便他想办法。
修整了一夜。
第二天,陈露阳依然背着从家乡带来的特产,出去石山机械厂和石山钢铁厂,找何大华和鲁永强拜晚年。
何大华一直把陈露阳当成是自己家孩子,看见他来拜年,高兴的搂着他进屋。
中午还非要拉着他出去,在招待所饭馆吃饭。
至于硬菜更是现成的!
红肠炒蒜苗!
陈露阳远道背来的红肠,来了直接交给后厨,转头就变成热菜,香喷喷的端了上来。
“老鲁不在家,去南方调研了。”
饭桌上,何大华一句话就打消了陈露阳的念头,省的他白跑一趟。
陈露阳一愣,试探问道:“咋这么早就下去调研?”
自从昨天从市经委回来之后,陈露阳就对风向和政策这类事情非常敏感。
能让鲁永强这么一个大厂长,年刚过完没几天就出去调研的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何大华也不避讳,开口道:
“要不是为了吃顿团圆饭,他年前恨不得就走了。”
陈露阳诧异:“啥事这么紧?”
何大华回答:“宝宝钢那边一期工程刚投产,就轧出了冷轧薄板和汽车用钢。”
“他们石山钢铁厂现在还主要是大路货,螺纹钢、工字钢这些东西,撑建筑行,但对汽车、家电根本派不上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