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唐太子意欲何为 (第3/3页)
 负责发射的士兵用力拉动机关,巨大的石块被抛向高空。
    床弩发生呼啸之声,弩箭穿梭而去。
    辽东城上看到这一幕,大喊着:躲避!躲避!
    高丽士兵们立即按照先前的演练,贴着城墙蹲下。
    天空,石块跟弩箭交织。
    不过数量并不多。
    随着一声声沉闷的响声,很快就结束了。
    就这?
    高丽守军门有些懵。
    雷声大雨点小啊。
    二十块石头虽然砸毁了一边角,但那床弩,几乎半点作用都没有。
    即便如此,高丽守军也没有放松警惕。
    谁知道唐军有什么鬼计划。
    这或许只是试探,接下来他们就要攻城了吧。
    城外军营。
    三万士卒严阵以待。
    三百个百人方阵,每个方阵的统领都是李承乾这边讲武堂的学子。
    与其说是攻城准备,这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操练。
    这些士兵要做的,就是站好,站直,不许乱动,不许交头接耳。
    第一波床弩射完后。
    操作人员当即进行记录,还有工匠在旁白负责检查。
    更有人拿起秤砣,对弩箭的重量进行核对。
    片刻后,一些碎石被送了过来,按照一斤,两斤的数量,挂在弩箭上。
    投石机这边,经过一轮后基本上就不同动了。
    可以看到石块能够越过城墙,投进辽东城中。
    辽东城有内外两重城垣。
    外城是商业区,内城则是居住区。
    需要先突破外城,才能进攻内城。
    在常规的军事对战下,哪怕是耗费了大量士兵突破了外城,还要面对内城士兵的攻击。
    这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得守城一方更具有防御能力。
    短时间外城被突破,攻进去的士兵不仅要跟外城士兵交战,还要应对内城士兵的弓弩,很容易又会被抢回去。
    经过两炷香时间的调试后。
    床弩再次发射。
    这次上边绑着一斤或两斤的石块。
    操作的士兵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太子下了命令,他们就只能听从。
    一次两次。
    三次四次。
    唐军这边不紧不慢的进行床弩的调试。
    高丽守军那边已经开始无聊起来。
    备足了精神准备应对唐军攻城,结果都过了一个多时辰了,还是那些弩箭射来射去的。
    一名高丽士兵,搭着梯子,把城楼上弩箭拔下来。
    “这是什么?”
    看到弩箭上还挂着木袋子,有些好奇的拆开来看。
    结果是一堆石头。
    消息很快上报。
    镇守辽东城的,是高丽东部大人。
    是渊盖苏文的心腹,也是渊氏家族之人,渊峻岳。
    “这个大唐太子,到底想要做什么。”
    渊峻岳看着被送上来的弩箭跟碎石很是疑惑,但他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大唐太子,绝对是在酝酿什么阴谋。
    大唐太子的名声,如今已经是传到了高丽来。
    这是在智谋,武力上,都极其厉害的人。
    数百高丽卫士充当刺客,都没能刺杀掉对方。
    听说其本人还是个神箭手。
    而在渊峻岳的书房里,还有一首词。
    那就是大唐太子的青玉案元夕。
    每次看到这首词,渊峻岳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长安繁荣的景象。
    同时也会感叹大唐太子的才华。
    这么有才华的人,所做的事情,必然是有着其目的。
    只是任凭渊峻岳如何去想,都没有丝毫头绪。
    于是立即召开会议,令各谋士,将军,共同研讨。
    另一边。
    刚过晌午,李承乾就下令鸣金收兵。
    并且让伙夫准备大量食物。
    但凡今日出操之兵,皆可饱餐一顿,且兼备肉食。
    李道宗听到消息,心急如焚,连忙劝说。
    “殿下,军中只带了月余粮草,若这般吃下去,不消半月,军中便会粮草告急啊。”
    “后边送来的粮草,按照规定,要一月之后才能抵达。”
    “还请太子殿下速速收回成命。”
    李承乾淡淡问道:“你是要让孤朝令夕改?”
    李道宗解释道:“臣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这么下去,不能久矣。”
    李承乾呵呵笑道:“孤自然知晓,不能久矣,然辽东城中,粮草充沛,只需要将其攻下,又何须后方送来的辎重。”
    “行了,孤已下令,便就这么着吧。”
    ——
    ps:昨天太困了,睡过头了,没来及更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