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对这小子,我有心理阴影了 (第2/3页)
走。
牛顿和爱因斯坦重构了人类认知宇宙的基本框架,现代人想要完成突破.很困难。
两人抿着茶感叹了一会儿,李刚想了想,说道:“这样,你去安排一下,多给联合小组留些测试时间出来。”
所里当然不止薄膜这一个项目。
测试的时间有限,除了模拟极限工况检测外,还需要在EAST和HT-7运行中测试,大大小小的项目都在排队。
模拟终究是模拟,还是需要实际测试。
合作小组原本的优先级别不高,现在可提一提。
第一壁材料啊
李刚眯着眼,一旦真的搞出来,又解决了核聚变领域的一个大问题。
“好,我这就去。”肖承瀚点头。
虽然专利确实不在他们手上,但毫无疑问,如果真的能做出纳米孔道钨膜,他们这边将会是直接的受益者。
如今,各国在聚变领域都有不少大动作。
1月中旬。
许青舟的办公室里边迎来一位客人,来自夏国航天十一院的技术总工程师——杨方旭。
“杨院士,请坐。”许青舟给杨方旭院士倒茶。
杨方旭赞叹:“早就听说材料研究所的大名了,果然名不虚传,光是走在里边,就能感受到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
“您要是愿意过来,我们绝对扫榻欢迎。”许青舟开玩笑地说。
“哈哈,等以后我卸任了,倒是可以考虑。”
杨方旭笑呵呵地说。
俩人喝了一会儿茶,寒暄几句,杨方旭也开门见山,“许教授,我已经看完了你们送过来的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数据,说实话,很吃惊,我们能先去看看系统吗?”
“好,请跟我来。”
许青舟也没浪费时间,带着杨方旭教授朝测试中心过去。
“许教授。”
“这位是杨方旭院士。”
见王伟迎上来,许青舟就给他介绍。
杨方旭教授算是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的第一个顾客。
肥水不流外人田。
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做好之后,他先在国内圈子里放出消息,这不,第二天这位杨院士就联系上他们,说想要来看看。
“数据都在这里。”王伟把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的所有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