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令人感到震撼的数据 (第2/3页)
已,“首次点火就完成了这样的壮举,简直是个奇迹,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怎么感觉,乾坤一号的进度会比我们快?”李刚沉吟。
“这不大可能吧。”
肖承瀚顿了顿,他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但细细想了想,还是把这个想法否掉,说道:“他们搞可控核聚变,满打满算也才一年,我们都多少年了。”
“也是。”
李刚点了点头。
可控核聚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拼底蕴的,球形托卡马克虽然独具优势,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传统托卡马克发展了几十年,各种技术成熟度不是球形托卡马克能比的。
这个年轻人不走寻常路,但首次点火到聚变三乘积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门槛。
就比如他们,早早就实现了1066秒的运行,可如果不是许青舟的超导薄膜,都不知道要在这个理卡上多少年。
李刚喝着茶,想到许青舟的成就,“科学界多少年都没出这样超群绝伦的人物了。”
24岁,拿了菲尔兹奖,拿了沃尔夫奖,最后还拿了诺贝尔奖。
“是啊,有谁还记得,他原本是搞数学的。不过,好在这样一个人还出现在我们夏国。”
肖承瀚乐呵呵地说道,抿了口茶,他话锋一转,有些幸灾乐祸地说着:“我们这边无所谓,但我想张志高的脸估计已经青了。”
“这家伙,年纪越大,气量倒是越来越小了。”
李刚笑起来。
“不说这个了,老肖,你带人去材料研究所看看,做个交流。”
“好。”
而和许青舟他们这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办公室的氛围显得有些压抑。
“1000秒,1亿℃”
“这根本就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张志高脸已经皱在一起,抬头,问自己的学生邵一林:“消息来源准确吗?”
“京都材料研究所亲自公布在官网上的。”
邵一林说。
“.”
张志高和隔壁负责监测系统升级的刘元教授沉默下来。
邵一林观察着张志高的神色,还是说道:“教授,我们要不要组织人手,过去探探虚实?”
“我想没这个必要了。”
一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