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八章 研究所的第一次交流会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六百三十八章 研究所的第一次交流会 (第1/3页)

    1月18日,研究所的平静被第一波前来交流的专家学者打破。

    门口,许青舟带着研究所的几个主要负责人接到了ITER专家的车辆。

    对面带队的是现任ITER总干事伯纳德·比戈。

    除此之外,还有德、美、日三国的磁约束专家,法,俄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及ITER的材料工程师和欧盟法律团队。

    十五个人。

    国内,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和夏核集团的专家也有过来,

    “欢迎。”

    许青舟伸手,和带队的总干事伯纳德·比戈握手。

    “许教授,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伯纳德·比戈笑着。

    在牛津世界物理前沿报告会上,两个人有过简短的交谈,这位老先生是位技术实用主义者,强调核聚变技术的现实运用。

    说实话,许青舟还挺佩服伯纳德·比戈,能够在诸多国家的扯皮中游刃有余。

    能源是未来的战略高地,各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上,必然严谨加严谨,慎之又慎,所以在技术衔接和方向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

    优势国希望劣势国出钱,但又不想共享太多技术,劣势国想少出钱,但又不想总被卡脖子,希望能共享更多技术。

    另外就是技术选择上存在分歧,不同国家倾向的技术选择不同,制造标准和管理流程也有差别,例如出现的冷却系统的问题和真空容器尺寸对不上的情况。

    多国合作带来的复杂管理结构,让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伯纳德·比戈能让ITER有序推进,很了不起。

    尽管如此,相当一部分人认为ITER烂尾的风险很高,因为期间利益拉扯实在是有点复杂,对比起ITER,反倒是各国自己的可控核聚变项目蒸蒸日上,取得了不少突破。

    不过,许青舟倒还是乐观的,ITER虽然有不少国家在作妖,可能会延期,但不太可能会失败,它的物理基于二十年前的理解,比现在的装置保守很多,如果连这么保守的机器都实现不了,其它国家的核聚变都得完蛋。

    来访的人中,还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