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章 我成数学界毒瘤了?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七百一十章 我成数学界毒瘤了? (第2/3页)

是东道主李刚做欢迎发言,接下来就是许青舟。

    虽然科学家的成果不分高低贵贱,但他作为诺奖得主,属于最高优先级邀请对象,因此也有一段邀请发言。

    在肖承瀚教授介绍下,许青舟就淡定地走上台,没写发言稿,上台这么多次,早就熟门熟路,简单打个腹稿就行。

    “感谢夏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与欧洲聚变能组织的邀请.我们今日在破裂控制和超导磁体上的点滴突破,将在未来点亮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期待夏国和欧洲团队共同验证这一跨领域技术路径,为示范堆工程扫清材料障碍!”

    许青舟在掌声下台,而在他下一位上台发言的,刚好是老对手张志高。

    两人淡淡看了对方一眼,表情都毫无波澜,擦肩而过。

    简单的开幕式过后,随即就是报告会。

    上午,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邓云翔教授,分享等离子体加热和驱动方案设计,下午,是来自欧洲聚变能组织的佩姬尔·韦伯分享优化等离子体位形的报告。

    许青舟就老实地当听众,尽管才一天时间,但收获颇多,给了他不少思路,因此在晚餐结束过后,就一头扎进房间,消化一天的知识。

    晚上8点。任南院士的房间。

    老头喝着茶,望着任南,表情唏嘘:“老任,从你离开到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两年没见了吧。”

    两年前,任南从工程物理研究院离职,回西南交大去养老教书。

    “是啊。”

    任南也无比感慨:“没想到我们都能以研究员的身份碰面。”

    当初,他离开工程物理研究院,还真有点心灰意冷的意思,打算教教书,就这样度过余生。

    陈齐光笑着问:“在那边怎么样?”

    “还行。”任南笑着说道。

    “其实,以你的能力,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和西南核物理研究院更是施展才华的空间。”

    陈齐光惋惜地说道。

    球形托卡马克,尚需技术验证与产业孵化,大多数技术都处在理论阶段。

    大型托卡马克,如EAST、ITER等等,这些已经积累近50年的工程经验,从苏联T-3装置(1968年)到JET聚变功率输出(1997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