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罗马尼亚宣战 (第1/3页)
罗马尼亚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这样的选择对罗马尼亚来说是必然的,对协约国来说是欣喜的,对同盟国来说则是愤怒的。
在罗马尼亚政府一致性认为加入协约国更加划算之后,罗马尼亚政府就开始了对战争的准备。
不管是老国王卡罗尔一世还是王储斐迪南都不傻,他们清楚罗马尼亚想要获得特兰西瓦尼亚,就必须得在战争中建立足够的贡献才行。
要是罗马尼亚只在口头上支持协约国,别说特兰西瓦尼亚了,事后不遭到协约国的报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轻易不站队,一旦选择了阵营,可就没有任何反悔的机会了。
作为法国和俄国的亲密合作伙伴,西班牙当然也得知罗马尼亚和协约国签订盟约的消息。
甚至就连协约国答应向罗马尼亚提供的20万支步枪和其他一系列武器装备,也大多都是从西班牙这里购买的。
没办法,协约国目前的大体框架以法俄为主,只有法国才拥有不错的军工生产能力。
可法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兼顾整个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
战争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西班牙向协约国出售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可计数,卡洛原本囤积的大量武器装备也差不多快要耗光了。
好在西班牙的军工行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如今按照西班牙的军工厂生产速度来看,勉强维持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战争的原因,参战各国的货币都在大幅度的贬值。
原本在战争爆发前,法郎和克朗与英镑的汇率差不多都是25:1,马克与英镑的汇率则是20:1,卢布与英镑的汇率则是10:1。
西班牙的比塞塔和法国法郎的价值也是等同的,虽然英镑的价值较高,可法郎、比塞塔这样价值较低的货币才是真正的通用货币。
原因也很简单,英镑的面值实在太高,并不适合日常使用。
虽然英镑之下也有先令和便士作为价值更低的货币和英镑通行,但因为英镑兑先令,先令兑便士的汇率并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货币的流通。
欧洲各国在计算货币价值的时候,虽然也会参考英镑,但更多的是以法郎作为标准。
除了法国在使用法郎之外,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也都将法郎视为官方货币。与法国的法郎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各国的法郎由自己印刷并且发行。
但在价值上,这些国家使用的法郎都是等同的。
除了这么多使用法郎的国家之外,法郎还和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奥匈帝国克朗等同价值,这也是欧洲各国普遍喜欢用法郎衡量经济的原因。不仅方便计算,也方便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原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郎是欧洲最受欢迎的货币。
可随着法国发行的法郎不断贬值,也引起了欧洲资本对法郎的排斥。
欧洲所有列强国家当中,唯二没有参与战争的也就只剩下英国和西班牙。
虽然英国的英镑也可以作为货币的替代,但相较于和法郎具备同等价值的西班牙比塞塔,英国的英镑换算起来明显更加麻烦,而且对现有的欧洲货币结算体系来说是不小的变动。
相较于战争爆发前,西班牙比塞塔的价值是没有任何贬值的。甚至还因为欧洲各国倾向用比塞塔来衡量价值的原因,让比塞塔在欧洲范围内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值。
原本的比塞塔和法郎是同等价值的。但随着法郎的贬值,目前法郎与比塞塔的汇率已经变成了1.24:1,与英镑的汇率更是变成了31:1,贬值幅度高达24%,已经是相当夸张的了。
还有更夸张的。
原本德国马克与比塞塔的汇率是0.8:1,马克相较于比塞塔来说更加值钱。在战争爆发后,虽然只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马克的价值却不断的降低。
目前德国马克和西班牙比塞塔的汇率已经来到了1.1:1,与英镑的汇率也降低到了27.5:1,贬值幅度达到了更加夸张的37.5%。
光从法郎和马克的贬值幅度也能看出战争对德法两个国家的危害了。
其实非要说的话,俄国卢布的贬值也是相当严重的,甚至比法郎和马克的贬值还要严重。
不过好消息是,俄国政府内部对货币的监管并没有那么有力,再加上幅员辽阔的原因,根本无法统计出比较确切的卢布贬值幅度。
这也导致关于俄国卢布贬值幅度的讨论众说纷纭。有的欧洲报社认为俄国卢布的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50%,也有人认为俄国卢布的贬值幅度应当和德国相差不大,都在四成以内。
虽然并不清楚卢布的贬值幅度,但可以确定的是,俄国此时的经济状况绝对是德法俄三大列强中最糟糕的,而且已经到了快要破产的地步。
如果不是法国的资金救济外加西班牙的物资援助,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