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兵南下,靖康进行时(北宋历史) (第3/3页)
之言。
李念笑道:“此事在《宋史》中有记载,史曰:‘帝闻大惊,遂气塞不省,坠御床下。宰执亟进药,俄甦。因索纸笔,书曰:「传位东宫」。’”
吓得都从御床上摔下去了,这是得有多害怕?
不对,等会儿,后面还有两句话,什么叫做“宰执亟进药,俄甦。因索纸笔,书曰:「传位东宫」。”?
始皇等人都怔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本以为赵佶被金军吓得昏迷摔倒已经是极限,没想到这赵佶比他们想的还要不要脸!
这厮是要在金人大军到来之前先跑路啊,什么“传位东宫”?
那就是在跑路前抓个人背锅替死!
世上竟有这等无耻之君?
不过想想也是,这赵佶可是在李念那小子的说法中,被金人俘虏,还被执行了那极其耻辱的“牵羊礼”。
这厮在被执行过“牵羊礼”后,还能继续活下去,足可见其厚颜无耻。
蒙恬道:“金人到来,这赵佶不想着整军备战、抵御金人,反而想要传位逃跑……”
蒙恬摇了摇头,没继续说下去,转而道:“那赵佶要传位的‘东宫’又是谁?”
这估计也是一位赵宋的“豪杰”。
李念道:“大书法家要传位的那位叫‘赵桓’,为大书法家之长子,此人不为大书法家所喜,但其为嫡长子,大书法家遂立其为太子。”
“大书法家有废赵桓太子之位的意图,可还没来得及,金人便到了,要是金人不着急发兵,过些年,赵桓的太子之位很可能被大书法家废去。”
“此人倒不像大书法家那般为恶,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没时间作恶,他即位没两年便被金人掳走。但其与大书法家一般无能、毫无羞耻之心,且优柔懦弱、毫无主见,靖康之耻,其罪难逃!”
赵佶、赵桓这对狗父子,要对“靖康之耻”负主责。
赵桓虽是被赵佶硬给禅位,但其坐在了那个位子上就得担责,且“靖康之耻”本有不少机会避免,可赵桓硬是在其中秀走位,避开那些正确的选择,凭实力给促成了靖康耻。
“在禅位于赵桓后,大书法家觉得汴京不够安全,以到毫州太清宫烧香为名,带着蔡攸、童贯等宠臣,连夜逃出汴京,一路向南,但他到了毫州后并未停下,而是继续逃跑,直到镇江。”
听到这,王翦突然蹦出一句:“这赵佶颇有其祖之风!”
现在的赵宋皇帝都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而赵光义驾驴车一夜逃出两百里,赵佶也这么能逃,可谓血统纯正!
“大书法家在逃跑途中,还继续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其截留东南的漕粮、饷银,并向军队下令,其认为金兵南下,难以抵挡,想再造一个朝廷!”
这些漕粮、饷银送到汴京去,也只会便宜了金人,不如留下,作为他的朝廷粮饷。
始皇等人又一次被赵佶给刷新了无耻的下限,虽说皇帝一般都很自私,但像赵佶这种,还是极其稀有。
他的这些举措会让赵宋政令混乱,且会人心惶惶,他把钱粮都拿走了,还截留住军队,那汴京怎么办,怎么抵御金人?
不仅不帮忙抗金,还在后面使劲挖己方的墙角,给金人提供助攻。
“大书法家还向赵桓暗示,让赵桓迁都于南:汴京肯定难以守住,不如迁都!”
蒙恬道:“将赵宋都城与北方疆土尽送于金人?那赵匡胤和赵光义若死后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李念笑道:“赵匡胤十有八九会狠狠打一顿赵光义,随后直指光义之鼻怒骂:彼辈便是汝之子孙?”
冯劫道:“那赵桓应是没有应赵佶!”
李念点头道:“赵桓原本想应下,可被宋廷内主战的李纲劝住,遂未成行。”
这时,始皇道:“赵佶劝赵桓迁都,也许还存有一层心思:其逃离汴京,威望大跌,为人所不耻,而若赵桓迁都于南,那其逃离汴京便有了可辩之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