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咱大宋的耻辱传到了大秦 (第2/3页)
岂能不识简书之理?
这可是大秦如今在向整个天下推行的统一文字,作为大秦重臣都不识,还如何推行于天下?
简书推行在天下间进展得比大秦普通话(雅言)要顺利得多,毕竟大家又不傻,东西简不简便,好不好用,还是能分辨得出来!
至于“言同语”的大秦雅言推行,不是短时间里就可做成的事,语言比文字更常用到,因而一旦养成习惯后,想要改变统一为一种,也就更费功夫。
但大秦这时代挺好,许多观念尚未养成,许多方面都如白纸,可由画匠随意作画,要是在往后的某些朝代,推行简体字和普通话的难度会激增。
翻开书册后,李斯、赵高、淳于越等人一眼便看到里面是在讲说一个叫“怂国”的国家。
用已有的国家或者干脆编造一个国家来向君王谏言的方法不新鲜,孟子等一帮人都用过,只是“怂国”这个编造的国名,他们从未见过。
挺有趣的国名!
但看了一会儿,李斯、赵高等人神情逐渐古怪,不约而同朝淳于越的方向看了一眼,淳于越却脸色胀得通红,像是给气的。
虽在李念带来的改变下,淳于越不再执着于让始皇复周礼,但这厮脾气并未变多少,依旧是啥都敢说。
这厮脾性就是如此,否则也不敢在始皇的宴会上,在始皇正高兴时给始皇泼冷水。
世人只笑淳于越愚蠢,劝谏始皇继续施行分封制是开历史的倒车,孰不知要有胆气才敢这么干。
淳于越拿着书册,起身道:“陛下,这是对儒家的污蔑,儒家绝不可能会有此等弟子!”
始皇等人在书册里删掉了李念讲过的不少内容,但却故意保留下了某些东西,像赵宋士大夫皆是儒家弟子,甚至还有意往里面添了些李念没讲的。
当然,始皇等人打了补丁,称怂国是一个在假想中儒学兴盛的国家,怂国的儒学和大秦现今的儒学无关。
只是假想,只是假想,大秦的儒家千万莫要多想!
始皇正一边等众臣翻阅书册,一边处理政务,听到淳于越的话后,连看也没看他,平静道:“只是些假定罢了,并不为真,你若不乐意,可将书册中儒家当成墨家、法家!”
神特么当成墨家、法家,这是能想当成就当成的吗?
这书册里供怂国科举、让怂国读书人学习的明显就是他们儒家。
学派的思想风格,不是换个名字、换层皮就能改变的。
“陛下……”淳于越还想在说什么,却被始皇打断:“看完书册再言!”
现今在大秦的儒家,至少在他和扶苏这两代,应该不会出问题,但之后会不会出,他也难料百年以后之事。
但从如今大秦对百家的改革,对自身的文化思想建设来看,有机会避免。
历史上的儒家会变成那副样子,除君王需要,及儒家有意迎合君王,于是做出迎合君王的改变之外,也有没有更适合的思想这一原因。
简言之,除了儒家思想外,其他学派的思想更不适合华夏的王朝,儒家既是天选,也是唯一。
但李念从后世来,却让大秦有了其他的选择,不必走后世王朝选中的儒家路子。
始皇很清楚李念想干什么:让大秦变强,让大秦百姓生活更好,让大秦或者说华夏子民不必再如历史上那般遭受那些耻辱。
而想要做到这些,除了给大秦带来科学技术之外,还要给大秦构建一个积极进步、勇敢自强的思想。
李念想要大秦这个巨人在拥有一具强壮躯干的同时,还有强大的精神,而在李念那小子眼中,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
物质上的强大可能被击溃断失,但精神上的强大却能传承延续,即使在物质上一时有所不如,只要精神不倒,便终将重新站起。
华夏在我大清时落后,便是因为被打压了精神,但即便如此,在我大清晚期遭受列强欺辱时,依旧有诸多仁人志士站出来救亡图存。
如今天下一统,大秦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