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清除异己 (第1/3页)
李牧的疑惑,没有人回答,但一众文官是真的心里苦。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确实计划着扶持几路兵马,在联军中制衡李牧。
怎奈世界上有一个词,叫“烂泥扶不上墙”。
想要他们砸资源扶持,也得有扶持价值才行。
偏偏这帮勤王将领,一个个都不成器。
带出来的兵战斗力不怎么样,但祸害百姓的能力却是一个赛过一个。
倒不是大家爱民日子,主要是他们也读过几本兵书,知道军纪的重要性。
一名将领连自己带出来的兵都约束不住,妥妥的酒囊饭袋。
与其扶持他们,还不如从勋贵系将领中,随便拉出一名总兵扶持。
最少这些人带出来的兵,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不会给他们惹出那么多麻烦。
如果知道了文官们的想法,一众总兵肯定会忍不住叫屈。
带出来的部队,名义上都是他们的手下,实际上勤王大军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
地方巡抚为了保存实力,还刻意扣下了精锐,塞入一群乌合之众凑数。
他们这些带兵勤王的总兵官,也不是朝廷的常设总兵,而是为了只会方便指挥部队临时授予的职务。
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文官和主帅的联合施压,小插曲很快结束。
无论一众将领是否情愿,都被迫接下了军令。
名义上是联合作战,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次勤王战争以李牧所部为主。
其他部队跟着过去,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
藏地。
“诸位兄弟,刚刚收到消息,辽东镇反了!”
武穆侯方羽轩的话刚说完,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见惯了江南的花花世界,跑到青藏高原上来苟延残喘,想想就觉得憋屈。
可是没有办法,虞军杀的太猛了,要不是他们跑的快,坟头草都长了不知道多少茬。
“侯爷,好机会啊!”
“以往的时候,虞军全部都来追杀我们,这一次他们自己内斗起来。
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大虞朝就会四分五裂,正是我辈大展身手的好时候!”
刘老旭率先附和道。
看得出来,日子苦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
最起码大家保持住了斗志,时刻渴望着打回去。
倘若盘踞在富庶之地消磨十年光阴,估摸着一个个都沉浸在温柔乡里,变成了冢中枯骨。
“刘老哥说的不错,现在确实是最佳机会。
辽东镇造反,各地肯定要起兵勤王,到时候蜀地必然兵力空虚。
只要我们打的速度足够快,定能一举拿下蜀地,奠定王侯霸业之基!”
丁老三当即支持道。
藏地这鬼地方,他是一天也不想待。
一起过来的许多老兄弟,没有倒在战场上,反而被恶劣的气候折磨致死。
受物资匮乏的影响,那么是他们这些军中高层将领,生活水平也大幅度降低。
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还要和当地土著势力争夺资源。
“兵肯定是要出的,但不能太快。
在出征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稳固后方。
藏地的气候再怎么恶劣,终归是一份基业,不能轻易舍弃。
万一争夺天下不利,我等兄弟也要有个退路。”
乐三顺势补充道。
经历过一次失败,总得吸取教训。
大虞朝再怎么衰落,也不是他们这支义军残余,就能够撼动的。
连制定战略计划,大家也只想着夺取蜀地。
明显是对争夺天下,缺乏足够的信心,只想着能割据一方。
至于后续的战略部署,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们这帮人本来就不擅长战略规划。
“乐兄弟说的不错,藏地的基业肯定不能丢。
不光不能丢,还必须发展壮大。
大虞朝崩溃,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现在只知道辽东镇造反,更多的详细情报,尚未打探出来。
反攻蜀地的计划,必须等蜀地官军离开之后,才能付出行动。
当务之急是加快藏地攻略,务必赶在入蜀之前,把这些土著势力消灭干净!”
方羽轩当即下令道。
吃过上一次起义失败的亏,他已经意识到一个稳定后方的重要性。
尽管藏地不是王侯霸业之基,好歹也诞生过吐蕃那种割据政权,巅峰时期还能大唐王朝过过招。
作为后路经营,还是问题不大的。
……
西域。
“王爷,好消息啊!”
“肃州那边传来消息,关中义军杀出潼关了。
据说是辽东镇谋反,大虞朝爆发内战,顾不上陕西啦!”
兵部尚书贾思淼兴高采烈的汇报道。
作为白莲教三大反王之一,他们这一路算是最没牌面的。
在义军最风光的时候,放弃了夺取中原的机会,直接入蜀避开了虞军的锋芒。
想割据蜀地,偏偏受挫于成都府。
平叛大军杀来之后,试探性的打了一仗发现不是对手,再次选择了跑路。
跑的这么快,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手中的实力保存较为完整。
为了躲避虞军的兵锋,他们一路走走停停,硬是迁徙到了西域。
在大虞境内,他们是被官军追杀的丧家之犬,进入西域情况立即大变。
对比那些人口仅有几万、十几二十万的西域小国,他们也是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