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斩草除根 (第2/3页)
许多家族因为拿不出足额的粮食,直接被扣上反贼的帽子,惨遭抄家灭族。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把江北士绅都给看麻了。
勋贵系在江南玩儿灭族,那是因为抗税运动。
把维度放大来说,那是为了维系朝廷的运转,不得不杀鸡儆猴。
就算下黑手,那也是冒充叛军去干。
施家做的更绝,直接演都不演,就给扣上反贼的帽子派兵灭门。
恰好此时汉水侯的勤王大军,也抵达了江南地区,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尽管施家兵马更多,但是在关内各省,看好李牧获胜的人依旧更多。
过往的显赫战绩,就是最好的政治背书。
施家的最好战绩,也不过斩杀数百北虏首级。
对比其他虞军将领,还能够吹嘘一下。
同李牧当年的阵斩上万北虏首级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后续勋贵系在北疆拼命,也时不时带走上万北虏,更是进一步冲淡了辽东军的战绩。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辽东军战斗力彪悍,但将领指挥能力平庸。
证据就是:在战场上无法把握战机,没有取得过惊人战绩。
这种事情没法解释,再怎么不要脸,也不可能告诉外界他们战绩差是因为保存实力。
本着站在胜利者一边的原则,再三权衡利弊之后,曹子睿还是选择支持南边朝廷。
鉴于徐州的特殊战略地位,私底下安排人一牵线,很快就获得了南京六部的招安。
为了安朝廷的心,他不惜诈降偷袭辽东军,断了自己的后路。
效果非常明显,战后直接从徐州守备变成了徐州参将。
连一个总兵都没混上,如果是草莽义军领袖,大概率会觉得位置低。
但曹子睿是读过书的,对朝廷的官职体系有一定了解。
非常清楚大虞朝在招安过程中,对官爵限制的有多严。
如果不是乱世开启,他这种士绅子弟谋反想要获得招安,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将军放心,南京那边传来消息,汉水侯的援军已经出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天后就会抵达。
兵部让我们务必守住徐州城,等待援军抵达反攻叛军!”
史琦当即回答道。
辽东军现在恨死了他们,一旦城破的话,大家都会死的很惨。
事关全军上下的生死,他可不敢有丝毫疏忽。
“好,那就再坚守五天!”
曹子睿果断拍板道。
如果没有接受朝廷招安,他们自然可以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作为大虞朝廷的官员,必须遵守朝廷的命令。
尤其是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军令,更是不容许拒绝。
完成了任务大功一件,前面的所有问题,都会一笔勾销。
倘若任务失败,他们所做的努力,那就全部白费了。
不光施家饶不了他们,南方朝廷也会追究丢城失地的责任。
夹在两大势力之间,想跑都没地儿去。
到时候那可就真是天下之大,无他们的容身之地。
……
南京城。
一口气砍了数十名兵痞的人头,原本桀骜不驯的勤王联军,瞬间变得乖巧起来。
各省勤王联军的将领,比预想中还要安分。
纵使被李牧革了职,也就私底下骂了几句,没折腾什么幺蛾子。
看得出来,他们对军队的控制力确实不行。
主将被调离,下面的官兵也没闹腾,而是默默的接受现实。
密切关注局势的一众南京官员,也齐刷刷的松了一口气。
没闹出兵变就好,万一双方真打了起来,消耗的也是大虞朝廷的国力。
在放松警惕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是一阵懊恼。
早知道这帮勤王将领,一个个都是软蛋,他们前面就不该妥协。
倘若一上来就杀鸡儆猴,没准这些部队,已经被他们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军中同李牧对抗不现实,但在乱世中手里有兵和没兵,政治上话语权是截然不同的。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后悔没有作用。
替补将领的名单,人家都送到了兵部,他们也没法说不。
按照规矩,高层将领人事任命最后拍板权,在皇帝手中。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主要是推荐人选和复核资格,走完程序上报皇帝决断。
作为军中统帅,李牧自然有推荐将领的权力。
能在此时被推荐上来的,少不了一份光鲜的军中履历,根本挑不出毛病。
“诸位大人,现在陛下深陷贼营,军中人事任免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