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人在做 第144章 历史翻过的那一页  未蓝启示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卷:人在做 第144章 历史翻过的那一页 (第2/3页)

    上午,乌不图、乌兰和蓉蓉就围着这二层结构的住所忙上忙下,易风则身着便装、带着遮阳帽开始在基地里故地重游,6个月过去了,看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青山绿树不见了,全都被砍成光秃秃的一片,在山顶上、山脊上,一道道厚重的高墙远远的延伸出去,上面到处都有士兵走动,每隔一两百米,还配备了防空机炮。

    军营易风不准备去,军籍都没了,还去个屁。

    于是去保税区找王崇。

    门岗不让进。

    易风最终决定刷脸,摘下遮阳帽找李锐,原来负责保税区门口警戒的班长,结果李锐升职了。

    好在新提拔的班长是原来的老战士,姓章,章韩,一眼就认出了易风,这才了解到一些信息。

    王崇他们那群搜粮队的人,都不在基地了,当然也有几波在基地外面拓荒、搞定居点搞不下去回来的。这六个月搞了几次运动,搜粮队,搜救队,巡守者,清道夫。

    之前巡守者圈地盘拓展定居点时听说就跟着相熟的出去了,去了哪里不知道,但因为有孩子大概率不会加入清道夫。

    昔日楚汉搞的“建功队”其实就是“清道夫”的雏形,楚汉跟叶天语四个是前后脚调走的。建功队整体打包进了清道夫部队,由高要带队去增援南方“翠谷”战区,算是高升了,但一去未返,生死不知。

    孙海在湾仔基地外围布防,周涛据说调去南部前沿增援高要去了。

    湾仔基地主事儿的还是刘振东将军,但骨干力量被抽调一空,老刘现在谨小慎微、不敢轻举妄动,只求稳住海珠基地这片旧摊子。

    章韩是老兵提干,所以才跟易风可聊的多,但即便如此没有通行证,一样不能放易风进保税区。

    不过也跟易风提了一嘴基地的新变化,例如每月逢5,即5日、15日、25日,在物资仓库路对面的海滩上,允许提前报名排号、有交易需求的安置1区和安置2区的难民在海滩上进行互市。

    当然也允许家属区和在海上捕捞作业的流动渔民参与,甚至赶上休息的士兵也会去看看有没有可淘换的东西。

    易风一合计,明天就是25日,章韩说的海滩就在物资仓库对面不远,或许能在互市上遇到不少熟人,也就没必要必须进入保税区也就是安置2区了。

    大概上午10时,易风溜达着往家属区和指挥部的方向走,前面岔道拐出来两个战士,看样子是从“秦山安保公司培训中心”7层建筑里替班下岗的战士,看走路的军姿应该是新兵。

    “我今天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凌晨新搬来的老头的脸,你猜是谁?”高个子的士兵道,北方口音,习惯讲话大声。

    “谁?你认识?”另一个是本地口音,声音不大,但因为有风迎面吹过来,后面的易风也能隐约听清。

    “乌不图,怕他孙子死,帮他孙子临阵脱逃,被撤职查办那个,我以为会被枪毙,没想到躲这儿来了”

    “真的假的?”

    “不信,你下次自己看。”

    “官官相护,冲上去的都是咱们这种穷屌丝,桌椅板凳还是我给搬上去的,早知道给他们暖水壶里撒泡尿了。”

    “得了吧你,就你这点狗胆儿,你能偷偷吐口痰,我立刻给你磕一个。”

    “呸,大哥别说二哥,你有种怎么跟我一起守仓库,有能耐你一枪把老头崩了,反正枪在你手里,也算为民除害。”

    “得了吧,要处理也轮不到我,你没见有便衣警卫押送来的吗?”

    “便衣警卫?哪来的便衣?哦,你说的是易风,我也早认出来,他那张脸比较好认,而且还是从给咱们基地出去的。”

    “那当然,押送流放到咱们基地来,肯定要找咱们基地的人,人熟路也熟,可不能让老头跑了。”

    “等回去要好好问问领导,什么时候可以开枪,能不能开枪?本来是守仓库,现在搞的像守监狱了。”

    “对了,回去别跟程三炮说乌不图的事儿,他哥在第一批增援的清道夫部队里当排长,估计悬。”

    “知道,三炮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如果是他自己发现的,那跟别人没关系。”

    易风远远缀着,听到此处,没心思再去别的地方,掉头回住处。

    一个白天,心里装着事儿的易风时不时从安保中心的岗哨、库区巡逻的士兵附近走过,

    “南夹子山惨败”、“临阵脱逃…..关系户”、“害死李将军……清道夫”之类的低语,就像海风中的盐粒,若隐若现。

    易风想要改变些什么,但似乎跟这些普通人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无从改变。

    眼下最需要改变的,则是尽快搞到些盐,小厨房的盐罐子里只剩下一个底儿,还不知道是多久之前剩下的,虽说没变质,今后终归要用的。

    之前负责准备油米面的人,终归是漏了一个盐。

    AC228年9月25日上午

    25日,是基地默许的“集市日”。物资库公路对面那片相对平坦的海滩上,安置区1和安置区2两大块聚居点的幸存者以及附近小岛幸存者、流动渔民陆续聚集。

    海滩上面黄肌瘦、衣着破烂的人越来越多,叫卖声、争吵声、孩子的哭闹声混杂在一起,充斥着一种绝望的喧嚣。

    乌不图是老行伍出身,易风总是看似漫不经心挡在自己与岗哨之间卡站位,老乌头多少也就猜到些什么。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第二个古籍里的“袁崇焕”吗!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最坏的时候。

    即便易风不说,乌不图从二楼也能看到对面沙滩上的热闹,所以老头决定去买盐。

    在易风和乌兰的坚持下,老头和易风一人戴了一顶遮阳帽。

    一老一少很快在岗楼哨兵的注视下,走出小楼、跨过公路、步入人群中,但高倍望远镜下依旧目标清晰。

    主要是两个人太干净了,衣服是便装,但干净整齐,与周围幸存者褴褛的衣衫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乌不图这个年纪的老头,挺直的脊梁、沉稳的脚步与这种环境中其他老年人显得格格不入,引来无数道或好奇、或嫉妒、或探究的目光。

    一个男人脖子上驮着一个干瘦的孩子从人群里走过,忽然孩子一伸手,老人的遮阳帽被掀掉了。

    “你个熊孩子。”男人呵骂一声,立刻对老人道。

    “对不住啊!”

    海滩上有风,遮阳帽在沙地上翻滚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