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变革开启 (第2/3页)
微动,“此言怎解?”
他如此追问。
“梅兰竹菊,有风骨,可远观,清香扑鼻,令人心折。”皇帝的声音平缓,如同在品评一幅古画,“然,其枝干曲折,多奇崛,少堂正。可用以点缀园林,陶冶性情,赏其风姿,品其幽香。但——”
他话语一顿,语气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不可为栋梁。”
不可为栋梁。
梅花傲雪凌霜,于寒冬中绽放,象征着不屈的品格与孤高的气节,花朵幽香清逸,适合欣赏,但若太过靠近,或许会因其孤高冷峻而显得疏离。
但是,栋梁承受重压而不折。梅花虽美,其枝干却多曲折奇崛,不够笔直粗壮,难以作为构建庙堂的核心支柱。高见虽有才能,但性情过于孤直锐利,承担不起“栋梁”之责。
风骨有余,而堂正不足;可欣赏,可利用,甚至可借其“清香”以自饰,但其本性中的“奇崛”、“曲折”与不受掌控的“凌寒独放”,注定了他无法成为支撑帝国庙堂的、规整而可靠的“栋梁之材”。
高见听完,脸上笑容不变,仿佛这尖锐的评价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他反而顺着话头,饶有兴致地又问:“原来如此。那在陛下心中,何为国之所依,真正的栋梁呢?”
黑暗中的皇帝似乎轻笑了一声,答案脱口而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你熟悉的李尚书,李驺方,他不正是国之栋梁吗?”
李驺方!
皇帝竟如此直接地点出了他的名字,并且给予了“栋梁”的评价。
高见听着皇帝对李驺方的肯定,脸上并未露出钦佩或认同,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失望。他轻轻摇头,语气带着某种质疑:
“李尚书那样,就算是栋梁吗?”这话问得有些失礼。
黑暗中的皇帝并未动怒,反而耐心解释:“你与他共事过,应该知晓。若无他在朝中不断斡旋,平衡各方,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门阀,该猖獗到何等地步?正是李尚书呕心沥血,明里暗里不断打压、分化,朝廷的权威,朕的意志,才能够一直勉强压制住世家,维持这表面的平衡与秩序啊。”
高见沉默了一下,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
他回想起与李驺方合作的伊始。正是这位李尚书为了打击、削弱这些地方豪强,选中了当时崭露头角、行事无忌又与世家有怨的高见作为棋子与利刃。
李驺方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压制世家,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将所有的权力收归于神都,收归于皇座之上的皇帝。
这份理想与努力,高见是清楚的。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切的宏图,都因为皇帝自身那诡异的状态——“怪病”,或者说与现世“阴阳两隔”的困境——而显得事倍功半,甚至有些悲壮的徒劳。
如今的皇帝,空有至高权柄的名号,却无法频繁临朝,无法以绝对的权威震慑四方,只能如同一个象征,深居在这被“活天”笼罩的宫殿深处。皇权的力量,因此而大打折扣。
但纵然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李驺方依旧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世家势力在这八百年间未能彻底泛滥成灾。他确实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堪称“栋梁”的角色,在支撑着这个庞大帝国不至于从内部彻底崩坏。
理清了这一切,高见抬起头,目光仿佛要穿透那片浓郁的黑暗,直视龙椅上的身影,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陛下,你是希望……我成为另一个‘栋梁’吗?”
短暂的寂静。
随即,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直接,甚至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急切:“是。你之前那一刀,让朕的病……好了一丝。”他坦然承认了高见那一刀,对他产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影响,“所以,爱卿……”
皇帝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凝聚了所有的力量与期待,缓缓问出了那个他真正关心的问题:
“你有什么办法,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