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0章 啪啪打脸  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40章 啪啪打脸 (第2/3页)

于习惯,觉得不管是谁,都不能欺负劳资。

    那么现在,他的身上突然多了一份责任。

    这场战斗,他他必须要赢,而且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他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有优秀的文化,更有敢于捍卫文化尊严的勇气。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中国机甲,绝不低头!

    整个国内,彷佛都被他一句话点燃,只有一个人不开心——老赵。

    老赵也不是真的不开心,就是有些心里不平衡。

    凭什么我买飞机,就是炫富,被所有人骂,他买飞机,还开去美国,全中国都为你唱赞歌?

    他当然支持张辰,张辰可是他的小老弟,可这待遇,是不是也差的太多了。

    ……

    G650“暴风赤红号”在平流层穿梭,平流层下,正是北极。

    飞机内的张辰完全感受不到寒冷,此刻他正在全神贯注的操控电脑。

    指尖在 ThinkPad键盘上敲下“Ctrl+Alt+1”,Premiere Pro界面瞬间分屏——左侧是《环太平洋 1》第 47分 12秒的链锯穿刺镜头,右侧是《环太平洋 2》同角度同动作的片段,两条红色时间线精准卡在同一帧,连机甲链锯的旋转齿数都完全对齐。

    “小赵,把两版镜头的元数据调出来,我要逐帧对参数。”

    张辰摘下降噪耳机,声音里带着一丝干涩。

    他盯着屏幕上同步播放的画面:切尔诺阿尔法的左臂链锯同时刺入棱背龟胸腔,墨绿色血液以几乎相同的轨迹飞溅,镜头都保持着 0.3秒的特写,连血液溅在驾驶舱玻璃上的气泡数量都相差无几。

    小赵的 Surface屏幕亮得晃眼,Excel表格里的参数列得密密麻麻:“张导,全对上了!《环 1》C1-047镜头:帧速率 24fps,快门 1/48,色彩饱和度 58,血液 RGB值(32,178,170),特写时长 3秒。

    《环 2》D2-051镜头,除了镜头编号不一样,所有参数全是复制粘贴级别的——连怪兽鳞片的反光角度都没差!”

    张辰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将两版镜头放大到 1080P像素级对比。

    画面里,机甲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同步变化,链锯切入怪兽躯体的音效波形在 Audition软件里重迭成一条线,甚至连后期调色的 Gamma值都精确到 0.01的一致。

    “再调 MPAA的评级档案,把《环 1》当年的评估报告和《环 2》的放一起。”

    小赵点开两个 PDF文件,屏幕瞬间被红色批注填满。

    《环 1》的评级结论清晰写着:“幻想暴力场景,非写实血液呈现,无肢体残肢特写,符合 PG-13标准”。

    而《环 2》的报告上,同样的描述后面却跟着截然不同的结论:“暴力场景具有潜在写实暗示,定为 R级”。

    “潜在写实暗示?”

    张辰的指节叩了叩屏幕,声音里满是嘲讽,“同一个特效团队,同一款渲染软件,连血液的物理模拟参数都没改,怎么到《环 2》就有‘写实暗示’了?”

    他把两版镜头的血液飞溅轨迹用红线标出,在时间轴上重迭——两条红线像双胞胎般贴合,连最细微的飞沫落点都分毫不差。

    张辰的眉头拧成结,他戴上耳机,重新播放两版影片的战斗片段。

    从机甲启动到怪兽倒地,每一个镜头的切换节奏、景别大小、音效配比都保持高度一致。

    《环 1》里暴风赤红的三臂旋转炮镜头时长 4.5秒,《环 2》里同款镜头也是 4.5秒;《环 1》中怪兽倒地的烟尘特效持续 2秒,《环 2》同样是 2秒。

    “这不是评级,这就是针对性打压。”

    张辰关掉播放器,拿起卫星电话拨给大卫。

    电话接通后,张辰率先说道:“我现在很确定,就是MPAA在搞鬼,我做了《环1》和《环2》的对比,两版镜头参数几乎一致,评级却天差地别……”

    “大卫,我准备给他们个难堪~”

    “你要把这个发出去?”

    “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卫,最好能搞到《阿凡达》的原片,用《环2》和《阿凡达》对比会更直观。”张辰说道。

    大卫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阿凡达》的原片我搞不到,但我还有这个,你看一下~”

    很快,张辰的加密邮箱收到一个压缩包。

    解压后,得到一份 MPAA内部的聊天记录截图。

    其中一条是评委马克发给同事的:“上面打招呼了,《环 2》必须给 R级,别问为什么,照做就行。”

    另一条是丹史蒂文斯发给马克的:“这事办好了,后续有‘感谢’。”

    “这个丹史蒂文斯是谁?”

    “环球的发行副总裁~”大卫很快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他继续翻出 MPAA的另一份内部文件,里面有行被涂黑的句子,隐约能看清“非本土英雄主导需谨慎评估”的字样。

    “原来问题在这。”

    张辰的手指攥紧鼠标,不是镜头不一样,是镜头里的‘中国元素’多了。《环 1》里中国机甲是辅助角色,《环 2》成了主力,就被安上‘写实暴力’的帽子,硬给 R级——这哪是评级标准,分明是文化偏见!

    他重新坐回屏幕前,开始制作对比视频。

    开头用分屏同步播放两版链锯镜头,下方弹出参数对比表,红色加粗字体标注“所有数据完全一致”。

    接着是战斗场景混剪,每切换一个镜头,就弹出对应的时长、景别、色彩参数,证明两版无差异。

    最后是 MPAA内部聊天记录,重点圈出“上面打招呼了,必须给 R级”。

    视频结尾,张辰对着镜头,身后的分屏还在循环播放两版一致的镜头:“我想问问 MPAA——当两部电影的镜头参数、暴力程度、画面呈现完全一致,是什么让你们给出天差地别的评级?是《环 2》里多出来的 5分钟中国机甲戏份,还是‘上面’的打招呼?”

    “你们说《环 2》有‘写实暴力暗示’,可同一批特效团队制作的《环 1》,你们却认定是‘非写实呈现’。

    同样的墨绿色血液,同样的 3秒特写,同样的链锯动作,为什么到了《环 2》就成了‘问题镜头’?

    是‘中国英雄主导作战’触动了你们的敏感神经,还是资本的指令让你们可以无视自己制定的评级标准?”

    “你们让剪辑组‘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