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哈维崩盘 (第2/3页)
【有人说,哈维在奥斯卡被感谢的次数,比上帝还多,似乎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上帝。
我调查了这个人,却发现他不仅不是上帝,反而是魔鬼。
90年代,哈维多次假借工作之名把女员工哄骗到酒店房间,提出要帮忙‘搓背’。
有些女员工果断拒绝,有些碍于哈维的地位,就陪他背诵起了‘鹅鹅鹅’。
1991年:哈维向《僵尸肖恩》女主角杰西卡海因斯发出合作邀请,临时要求其穿比基尼试镜,遭拒绝后合作告吹。
1997年:米拉麦克斯凭借《英国病人》获得首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哈维以奥斯卡砝码逼迫《刑房》女主角罗丝麦高恩,事后支付 10万美元和解金。
1998年:哈维在拍摄《桃色追缉令》时,向女主角阿什莉贾德提出无理要求;对 21岁的爱莎阿基多实施性侵,爱莎维权碰壁;邀请安吉丽娜朱莉感受“祖传按摩”遭拒,朱莉表示不再与其共事。
1999年:米拉麦克斯出品的《莎翁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斩获 7座奥斯卡小金人,哈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3年:一名女记者撰写揭露哈维性骚扰的文章,被哈维花钱截胡,记者遭开除。
2006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哈维以电影为诱饵欺骗德国模特 Emma Loman至房间实施性侵,承诺的电影角色未兑现,还强行买下其即将参演的电影版权并将其踢出剧组。
2007年:哈维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对主持人劳伦希万实施不雅行为,遭对方拒绝后仍当众做出低俗举动。
2010年:哈维扬言要凭借自己在奥斯卡的人脉让东方导演张辰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
一个好莱坞的大人物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犯下如此累累罪行,居然依旧没事,这就是自由美丽的美利坚吗~
有人说他只手遮天,我不相信有人能只手遮天。
中国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没人可以只手遮天,就算是黑洞也会被反噬,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洛杉矶的上午9点,正是上班族通勤、学生上课前刷社交媒体的高峰时段。
许多人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只是习惯性的打开推特,打发一下时间,然后,就惊奇的瞪大了眼睛。
瓜!
惊天大瓜!
起初,这条推特只是在张辰的粉丝圈里小范围传播,但五分钟后,《好莱坞报道者》的资深记者斯科特·方德斯率先转发,并配文“这可能是好莱坞史上最重磅的爆料”。
一石激起千层浪。
北美娱乐圈瞬间炸锅,演员、导演、制片人纷纷转发评论。
曾与哈维合作过的独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直接评论“早该有人站出来了”。
《逃离德黑兰》制片人格兰特·赫斯洛夫转发后沉默良久,只留下一个“愤怒”的表情。
“我的天,杰西卡·海因斯那件事我听说过,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
“哈维每次奥斯卡前都会搞‘公关晚宴’,原来里面这么脏?”
“张辰胆子也太大了,不怕被哈维的律师团搞死吗?”
普通民众的反应更是激烈。
推特热搜榜前十迅速被“#哈维韦恩斯坦”“#张辰爆料”“#好莱坞丑闻”霸占,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在一小时内突破5亿。
有人震惊于哈维的双面人生,有人愤怒于资本对罪恶的包庇,也有人质疑消息的真实性。
就在舆论摇摆不定时,德国模特Emma Loman的推特突然更新。
她晒出了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邀请函和酒店入住记录,配文写道:“张辰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那个晚上,他用‘与昆汀合作’的承诺骗我去房间,之后的事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曾试图起诉,但他的律师威胁我说‘再闹就让你在欧洲也混不下去’。现在,我不想再沉默了。”
紧接着,美国电视台主持人劳伦·希万也发声:“2007年那个采访,我至今留有心理阴影。他在后台突然抱住我,说‘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像镜头里一样火辣’。我推开他后,他还在直播前对着镜头做低俗手势。当时台里说‘为了收视率忍忍’,现在我想说,忍够了!”
两位当事人的实名证实,让质疑声瞬间消散。推特上的愤怒如同火山喷发,#哈维滚出好莱坞#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
而此刻的哈维·韦恩斯坦,还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酣睡。
他的私人助理安娜冲进卧室,声音颤抖地喊道:“老板!出事了!张辰发推特爆料了!”
哈维猛地从床上弹起,睡眼惺忪地抢过手机。
当他看清推特内容时,脸色瞬间从潮红变成惨白,手机“啪”地摔在地毯上。
“不可能……他怎么敢……”他喃喃自语,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
十分钟后,哈维的公关团队紧急召开视频会议。
“立刻发布声明,就说这是张辰因奥斯卡提名怀恨在心,恶意编造的谎言!”
哈维对着镜头咆哮,“联系所有合作的媒体,把这条消息压下去!还有,让律师团准备起诉,告他诽谤!”
很快,维恩斯坦影业官方推特发布声明:“张辰先生的言论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对韦恩斯坦先生的恶意诋毁。我们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并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
然而,这份声明不仅没能平息舆论,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愤怒。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心虚了?这么快就跳出来了?”“有本事起诉,我们等着看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