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京师名医们,来改变历史吧!(月票加更6K) (第1/3页)
方言想了想,对着老胡说道:
“那也别这会儿去,待会儿我查完房也要去那边,咱们一块儿过去。”
老胡思索下,点头道:
“好!”
“那我正好先准备下礼物。”
接下来两人分头行动,方言去查房,老胡回到他们在协和住的地方。
等到方言查完房过后,老胡那边也准备好了礼物。
是之前李成竹送给他的两瓶红酒,以及一条丝巾。
这样给夏总编和他老婆林音的礼物就都有了,按说方言也该出一部分的,不过老胡根本没在意这个,等到方言一下楼,当即就叫上他出发去华夏中医研究院了。
三公里距离,还是直线,开车一会儿就到。
这会儿早上七点出头,正是这边的早饭时间,方言他们停好车,看到不少人在食堂方向出入。
“现在十有八九都在吃早饭,咱们是食堂还是去出版社的办公室?”
方言说道:
“去夏总编的办公室吧,食堂人太多了看到咱们提着礼物也不太好。”
老胡点了点头,接下来两人就朝着出版社而去。
路上遇到不少熟人都在和方言打招呼。
“方主任!早啊!”一位头发花白、拎着铝制饭盒的教授停下脚步,笑容满面地看着方言,显然是听到了风声:
“赵院长提了一嘴,说你今天来组织南洋古籍那个大项目?需要我们这些老骨头搭把手,随时言语啊!”
他眼神热切,显然对参与这个由方言主导、军区关注的文化成果项目很感兴趣。
方言听到后连忙点头。
“方大夫好!”旁边另一位看着年轻些的研究员也凑了过来,带着探究的语气:
“您那边……南洋古籍的具体分工定下来没?赵院长说这次规模大,我们可都翘首等着任务呢。”
这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方言牵头项目的期待和参与的积极性。
“赵院长看来宣传的很到位啊?”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接二连三的好些人打招呼,让方言都感觉今天自己受关注度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过回头一想也能理解,能在这个重要项目中出力,对大部分人而言既是学术上的提升,也是资历上的积累,毕竟是要作为八一献礼的东西。
“老胡同志也来啦!”又有人看到了方言身边的老胡,点头致意。
老胡现在在研究院也不算是生面孔了,好些人都知道他跟方言的合作关系,以及他那个给研究所带来资金支持的企业。
老胡笑着点了点头,对着方言说道:
“瞧瞧,我都有人打招呼!”
这时候迎面走来两位捧着搪瓷缸、里面盛着小米粥边走边聊的助手,看到方言也停下脚步微笑点头:
“方主任早,你这是去找赵院长?”
“他在办公室呢!”
言下之意是已经知道他今天要开始做南洋古籍的项目。
“我先去找一下出版社的夏总编,待会儿再去找赵院长。”方言笑着对两人回应道。
两人恍然大悟,对着方言说道:
“夏总编刚从食堂走,应该已经在办公室里了。”
方言恍然,然后和老胡加快脚步朝着那边走去,路上还遇到几个打招呼的,方言感觉赵锡武院长像是发了个全院通知似的。
接下来方言找到了夏总编,这会儿他刚吃过早饭,正在给自己泡茶呢。
看到方言他们来了,也有些惊讶:
“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才七点出头呢!”
方言回应道:
“早上刚得到廖主任那边的明确回应,您那份‘回流专家’名单的方案,廖主任完全赞同!”
老胡紧随其后,晃了晃手里的网兜,里面的红酒瓶和丝巾盒清晰可见,他接过话头,脸上是商人特有的热络笑容:
“这不,好消息就得趁热!廖主任发话了,让您放开手脚去谈!”他把网兜小心地放在办公桌一角,“东西先放这儿了,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夏总编眼神扫过礼物,脸上露出笑容:
“胡先生太客气了。”
老胡说道:
“一点小心意,给您的酒,还有给您爱人的丝巾。昨天辛苦您理名单,今儿还得让您多费心联系人了!”
“嗐……你这……哎呀,你这…太客气了!这又不是什么苦差事,都是为了工作嘛。”夏总编习惯性的想要推一推。
方言说道:
“收着吧,老胡讲究这个,您就尊重一下咱们侨胞朋友的习惯。”
夏总编这才笑着就坡下驴,答应了下来。
接着方言又给他说了下今天打电话的过程,夏总编听了后,说道:
“我就说嘛!廖主任是明白人,这事儿按规矩办对大家都好。”他对着方言说道:
“他老人家原话怎么说的?”
方言知道,他需要确认领导的指示边界。
方言点点头,语气肯定:
“原话是:‘既然名单列好了,那让夏总编尽管去联系,放开手脚去谈!务必挑选品德过硬、专业确实对口的。双方都确定意向后,把具体的人选和情况尽快梳理个名单报给我。’”方言模仿着廖主任略带口音的语调,“后续调动手续他直接转李副部长那边办,保证无缝衔接。”
夏总编听完露出思索之色,这比他预想的支持力度更大,他倒是不怕方言瞎编,这点信任还是有的,略微想了想,他就拍板:
“好!这就稳了!”
“我就怕廖主任觉得程序上有问题,误会是挖墙脚或抢功。”
“这样好,正规军打主力,我这编外的探路先锋也算功成身退,人定了名单我第一时间给你,再由你上报给廖主任。”
“能尽快回来的人员名单我昨晚熬夜基本都理顺了,”他起身在书架上翻找,抽出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就剩几个小细节再核实下,马上就能启动联系!”
方言立刻追问,时间对他很重要:
“那依您看,跟这些专家初步沟通确认意向需要多久?”
他需要个时间表。
夏总编坐回座位,翻开笔记本扫了几眼,思忖着回答:
“名单上的人大多都是当年从京城走的,想回来的心思都写在脸上。陕西那边几个,我跟钱所长熟,电报或者电话过去,估摸着一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