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道医,藏医,僧医,终南山金线艾(二合一章) (第2/3页)
牛皮纸包被层层揭开,露出一摞线装册子,纸页泛着陈年的暗黄,边角处还沾着些泥土痕迹,显然是在各地辗转时留下的。
最上面一本没有封面,只用毛笔在扉页写着“苗医接骨秘录”,字迹带着点歪斜,这字不知道是谁写的。
方言刚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的手绘插图吸引了……画上是个赤脚医者,正用竹片固定伤者的腿骨,旁边标注着:
“竹片需取深山三年生毛竹,浸米酒七日,晒三日,方得韧性”。
老范凑过来看,咂舌道:
“这法子跟咱四川乡下用杉树皮接骨差不多,就是讲究更多。”
“你看这页,”方言指着其中一段,“说接骨后要敷‘血藤膏’,用野生大血藤、过山龙、土鳖虫捣烂,加童尿调敷,说是借生气促骨合。童尿入药倒是在不少书里见过,只是这说法有点意思……”他忽然停住,“这里写着‘血藤与过山龙需等重,土鳖虫七只,童尿以浸过药面为度’,有点意思……”
方言感觉这书内容有点偏向偏方。
就像是雷莲爷爷收集的那些方子类似,但是又没完全对上号。
过了一会儿,老范翻到另一本,他递给方言看,只见封皮写着“道门火灸经”,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像是艾叶的植物,叶片比寻常艾草更宽大。
“这是啥?”老范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看了看,又闻了下,说道:
“应该是艾草的某个优质种吧?这味道好浓!”
“什么地方发现的?”方言好奇的在书里找有没有记录。
老范摊手:
“没写。”
然后两人默契朝着海灯和尚看去,想要询问一下,现在方言他们开公司,这些优质的植物没准可以培育出好品种。
结果这会儿海灯和尚不知何时已走到休息区旁的空地上,小李几人正围在旁边,脸上满是惊叹。
只见他双脚并拢,身子缓缓前倾,右手二指轻轻点在一块青砖上,指尖陷进砖缝半分,左臂自然垂在身侧,像根绷紧的弓弦。
他轻吐一口气,双腿猛地一抬,整个身子竟稳稳悬了起来,仅靠右手二指支撑着全身重量。
原来这会儿他居然正在表演二指禅倒立。
这招前世方言还只是在录像上见过,那会儿海灯和尚已经老了,为了配合表演据说还做了假。
这会儿却是实打实的。
老范看得咋舌,凑到方言耳边说,“小时候见他练,还得靠着树干借力,现在光凭两块砖就撑得住。”
方言盯着海灯和尚的指尖,只见那两根手指骨节分明,像两块包着皮肉的老竹片。
他这个应该是外练的功夫。
倒立了约莫十几息的功夫,他才缓缓收势,先是左腿轻落,再是右腿,落地时悄无声息,仿佛一片叶子飘在地上。
“献丑了。”海灯和尚掸了掸僧袍上的灰,脸上不见丝毫的费力。
小李和丁剑,以及周围被吸引过来的人,纷纷鼓起掌来。
很快海灯和尚就成这里围观的热点人物了,方言和老范对视一眼知道这会儿还是别去打扰人家了。
两人接着看起了手里的书。
老范他指着书中画的穴位图,皱起眉头说道:
“这灸法看着怪吓人的,直接拿艾绒团绑在手指上烧。”
方言凑近一看,只见旁边批注:“治风寒入骨之痹症,需取端午午时收的陈艾,掺麝香、雄黄,燃时以姜片隔于穴位,虽灼痛难忍,然效力胜汤药十倍。”
方言看了下备注说道:“这是道医的猛药法子,看来以前道士们治风湿挺狠的。”
方言回到自己位置,再往下翻,竟有一本用藏文和汉文对照书写的册子,封皮写着“晶珠本草摘录”。
“这是藏医的药书吧?”老范凑过来问道。
方言点头,指着其中一页:
“你看这个,讲‘雪茶’的用法,说生于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岩缝中,性凉,能解‘培根热症’按中医说就是清热化痰,治肺热咳嗽。”
老范点了点头,方言果然是能一眼看出并联系上中医的人。
找他算是找对人了。
只不过这会儿海灯正在关注弘扬中华武术的事儿。
方言飞快的看着书,这里面道医的书反倒是最好理解的,僧医其次,最后是藏医,方言道医的书基本都能让系统加持上,但是那些后面两种他就不行了。
藏医有独立的理论体系里面有“三因学说”“五元学说”,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体系差异较大,方言理解不过来也很正常。
不过方言认为这就是比较难一些的“南洋中医古籍”毕竟它一部分是脱胎自中医的,只要把基础搞懂了,方言就能很快理解。
一直往下看,方言的速度可比老范的还快,只是这会儿根本就没人注意他们,全都被海灯和尚吸引了。
连带着他哪里两个徒弟都不例外,都没管方言和老范两人在这里疯狂阅读。
不知道过了多久,方言翻到最底下压着的一本薄薄的册子。
纸页脆得像饼干,封皮写着“佛门杂病方”,里面记的都是些日常小病的治法。
方言这时候总算放松了下来。
看到老范身后还有些书,他就过去拿着看。
老范这会儿才发现方言已经看到自己这边翻过的书了,他惊讶的问道:
“你都翻完了?”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嗯,差不多了解下了,有些看不懂的就跳过去了。”
老范听到方言这么说也明白过来。
说道:
“哎,我也不少看不懂,不过这个还好,你看是寺庙里的。”
说着他指着手里的书给方言看:
“这是治‘口疮’的方子,用黄柏、青黛、冰片研末,加蜂蜜调敷,跟咱们现在工厂做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剂成分差不多。”
“还有这个,‘治僧人脚气方’,用苦参、蛇床子煮水泡脚,加一把晒干的松针,说是‘坐禅久坐者必备’。”
方言点了点头,随便拿起一本,忽然翻出一本没有任何标题的册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