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底蕴深厚老陶家,老倔驴患者(二合一章) (第2/3页)
的模样,活脱脱是个刚进城见了世面的庄稼汉。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外汇呢,今天本来就是过来帮个忙,结果没想到方主任这么讲究,果然算命说自己老来运,真是一点没错。
从农村到京城来,这才多久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一件一件的落在自己头上,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也算是到他这里了,差点给他砸懵过去。
自己现在不说别的了,就是住的房子那都是别墅。
这一切都是在接触到方言后才有的。
这边安排完毕,方言这边还得继续在这里盯着,至于老贺这边,还得回研究所那边。
方言当甩手掌柜的代价就是锁事全是贺普仁处理,不过方言给好处也是真给,不光是今天这些钱,每个月公司给他的钱也不少。
那个不光是研究院给的钱,还有属于公司补贴的工资,所以老贺刚才拿到钱并没有下老陶那么激动也是因为这个。
只要他不出国,现在就光是工资就可以在国内过的很好了。
现在家里老婆孩子对他的这个工作也是相当满意,总之贺普仁现在的幸福程度相当高。
和他一样的还有曾路泉,两人都庆幸当初听了方言的话,加入了这个秘方研究所。
不光是解决了他们的工作问题,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充分的施展才华,并且得到远超其他单位的信任和回报。
方言这边在老贺走了后,就和老陶守在这里了。
两个人这会儿左右没事儿,就聊起了其他治疗的可能性,主要是老陶聊他的看法,他们家也是中医传家几百年了,虽然因为时代的关系,老陶大半辈子都显得有些碌碌无为,但怎么说底蕴还在,本事还是有的,给他施展的平台,他手里还是可以拿出东西的。
“方主任,我瞅着这司马先生的病,跟我早年见过的一个‘气鼓脖子’的老汉有点像,但又比那老汉邪乎多了。”
他顿了顿,努力在记忆里扒拉着细节:“那老汉也是脖子上长疙瘩,一开始跟核桃似的,后来越长越大,说话都哑,也是脾气暴,动不动就跟人吵。我爷当年给治的时候,说他是‘气裹着痰,痰结了块’,用的是陈皮、半夏化痰,加香附、郁金疏肝,慢慢也给消下去些。但司马先生这不一样,他那疙瘩硬得跟铁似的,还转移了,身上又长那么多脂肪瘤,这是‘虚得兜不住邪’了。”
方言没插话,示意他接着说。
老陶也来了兴致,语速也快了些:
“我爷以前说,‘凡结块者,非痰即瘀,非瘀即虚’。这司马先生啊,是三样全占了。四十多年烟龄,肺里的痰浊肯定堆成山了,这是‘痰’;脾气大,气滞久了就成瘀,加上放疗烤得经络都堵死了,这是‘瘀’;吃生冷伤了脾胃,放化疗耗了元气,肾阴都亏见底了,这是‘虚’。虚是根儿,痰和瘀是表,根儿不牢,表就散不了。”
方言对着他问道:
“那你爷治疗的那个病人,方子是什么样的还记得不?”
老陶闻言,手指在下巴上摩挲着,眉头微微蹙起:
“记不全了,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我那时候才刚跟着我爷认药,就记着几味主药。”
他顿了顿,眼睛亮了些,像是抓着了记忆的碎片,继续说道:“我爷当时用的应该是‘二陈汤’打底,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几味肯定有,都是燥湿化痰的老伙计,就跟地里有了湿泥,先撒层干土吸潮气似的。但光化痰不行,那老汉脾气暴得像炮仗,我爷说‘气不顺则痰不化’,所以加了香附、郁金,都是疏肝理气的,相当于给堵着的气找个出口。”
“还有两味药我印象深。”老陶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一味是浙贝母,能软坚散结,专门对付脖子上的硬疙瘩,我爷说这是‘给疙瘩松松筋骨’;另一味是生牡蛎,煅过的,咸涩味重,既能化痰又能敛气,怕前面的药太散,耗了老汉本就不算壮实的正气,等于是‘一边拆疙瘩,一边扶着墙’。”
说到这儿,他又挠了挠头,带着点不好意思:“具体的剂量就忘了,我爷那会儿开药全凭手感,看老汉舌苔厚不厚、脉搏沉不沉,随手抓药,不像现在咱们还得称克数。不过那方子喝了快俩月,老汉脖子上的疙瘩确实小了一圈,说话也利索了,就是脾气还是没改多少。”
他抬眼看向方言,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现在想想,那老汉的病跟司马先生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那老汉就是‘实多虚少’,痰和气堵得厉害,但底子没坏;司马先生是‘虚多实少’,痰瘀比那老汉重十倍,底子还空了,我爷那方子肯定不能直接用,主要是太燥了,怕是喝下去肺里的燥气更盛,脾胃也顶不住。”
“不过,我觉得爷那思路应该是对的。”老陶又补充道,“先理气化痰,再软坚散结,最后还得护着正气。”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了,您说的‘先补后攻’有道理。我老家有句老话,‘烂墙先砌基,破锅先补底’。他这身子就跟年久失修的老墙似的,墙皮都掉光了,梁木也朽了,要是直接用猛药去扒那墙上的疙瘩,墙指定得塌。引火汤就是砌基的泥,先把墙基稳住了,后面再用海藻甘草汤去拆疙瘩,才稳当。”
说到海藻甘草汤,老陶又想起“十八反”的事儿,咂咂嘴:
“以前我爷总说‘医无定法,药无常方’,那会儿我还不懂,一直都是按照规矩来办的,十八反十九畏一点不敢违背,今天才算真见识了。甘草反海藻是老规矩,但兰州那位董老先生能让它‘相制相济’,确实是有点想法的人才能做的出来。”
“您现在用引火汤补阴,再用改良的海藻甘草汤攻瘀,比我爷那时候考虑得周全多了。”聊到后面他还不忘了对着方言拍马屁。
方言摆摆手,说道:
“老爷子这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医无定法,药无常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病症更是千变万化,要是抱着‘十八反’当金科玉律不敢动,多少能治的病都得耽误了。”
“董先生敢用海藻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