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李正吉的方子安东来改良(月票加更) (第2/3页)
佐以温肾纳气的路子,用丁香柿蒂汤合旋覆代赭汤加补肾气之品,这思路很正统,针对呃逆嗳气和虚象都照顾到了,尤其是用韭菜子、刀豆子温肾纳气止呃的想法很巧妙。”
“不过,我仔细琢磨了老爷子描述的病人情况,尤其是她的舌脉,舌红少苔、唇裂紫红、脉沉细弱尺部尤甚和极度消瘦、食少、口干口苦这些症状,觉得有一个核心矛盾的方案可能没有完全化解。”
方言点头,示意他继续。
安东得到鼓励,继续说道:
“这个矛盾就是严重的‘气阴两虚’是本,‘肝郁气逆’是标,同时还夹有‘虚火上浮’。”
安东指着方子分析道:
“气阴两虚为本的证据:人极度消瘦如八九十岁、精神萎靡、日仅进食二两、脉沉细弱尤其尺部,这些是严重气虚;舌红少苔、口干唇裂且紫红,这是严重阴虚。”
“肝郁气逆为标的证据,病起于吵架情志刺激,嗳气呃逆不止,脉带弦象,符合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胃气上逆。”
“虚火上浮的证据:舌红、唇紫红、口苦,是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浮的表现。舌根微腻提示或有轻微湿浊,我认为这个可能与长期气滞运化失司有关,但整体阴虚火旺为主。”
“他的方子里,用了太子参益气,半夏、竹茹、黄连清热化痰,考虑到了气虚和痰热。但方中丁香、柿蒂、刀豆子、韭菜子、苏梗、陈皮这些药,性味偏辛温香燥。虽然用了代赭石、旋覆花重镇降逆,黄连、竹茹清热,但主体力量还是偏温散降气。”
“我的担忧是:这些温燥之品,在病人气阴大亏、虚火已浮的状态下使用,虽然意在降逆止呃,但可能进一步耗伤本已不足的阴液,加重虚火。就像老爷子最初担心的‘疏肝怕伤阴’。短期可能因降逆之力止呃,但长期看可能不利于根本,甚至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如更口干、烦躁、睡眠更差。”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换个思路,以‘滋养气阴、涵敛虚火’为根本,同时‘柔肝疏郁、清降胃逆’为标?简单说就是:滋阴降火为主,柔肝和胃为辅。”
听完安东的说法,陆东华也露出思索之色。
方言则是笑着点点头,对着他说道:
“来,说的具体点。”
安东其实也在一边说,一边观察方言的表情,要是有点不对,他就打算不说了,不过方言一直都是鼓励的态度,于是他鼓起勇气说道:
“我打算开的方子是这样的……”
他拿出自己的身上带着的纸和笔,开始在桌子上写了起来:
“西洋参10g、麦冬15g、石斛15g、生白芍15g、绿萼梅6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20-30g(先煎)、枇杷叶15g(去毛)、竹茹10g、黄连3g、茯苓15g、生薏苡仁20g、生甘草5g。”
“我这个组方核心在于大力滋养被耗伤的气阴,从根本上涵养住上浮的虚火。用清轻柔和的绿萼梅来疏解肝郁,避免辛温香燥耗阴,保留了他方子里最关键的降逆组合旋覆花、代赭石,并加入性凉润的枇杷叶加强降逆清热,竹茹、黄连清化热痰,用茯苓、生薏苡仁利湿浊,取其性平或微寒,不伤阴液。性平或微寒,不伤阴液,整体药性偏于甘凉、滋润、沉降,更契合病人气阴大虚、虚火上浮、肝郁气逆的核心病机。避免了大量温燥药物可能带来的助火伤阴。”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重点在于如何更侧重解决气阴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