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紫微乘舆,山呼海应(5.5K字奉上,求月票支持~) (第3/3页)
自观,体察周天窍穴全通带来的变化。
因为同修内丹道、存神道、纯阳道以及境境皆圆满的原因,他的周天窍穴全通和别人还有些不一样,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在破境前夕引发了紫微异象。
首先,他的肉身自放宝光,同时达到了内丹道中的「紫琉璃体」、存神道中的「黄庭道胎」以及纯阳道中的「纯阳金身」三种法身境界,无缺无漏,无尘无垢,无滓无邪。
其次,阳神、阴魄、诸内景神,无不欢欣鼓舞,自发诵经,《宗旨》、《密旨》、《太阳》、《太阴》、《雷书》、《鬼篆》、诸神仙宝诰,交响呼应,仿佛仙乐。金丹盛放金华,命胚酣睡含笑,诸法宝大放神光,共襄盛举。
至于精血激荡生香、行气奔流若河、元神闪耀三光,更是不必多提。
说句最直观的话,以他当前的肉身状态,如若还有人想咒他,非仙人下凡不可成事。
程心瞻微微一笑,决定趁热打铁,立即开始神照。
————
他喜欢未雨绸缪、心瞻神瞩,所以在多年以前,便想好了独属于自己的神照之法,并早已做好了准备。
他根据自己的元神特点以及所修大道,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名为「三光同天」的神照法门,名字借用了一种道门仪轨。
三光者,日、月、星也。
三神者,爽灵、幽精、胎光也。
程心瞻以魂魄分阴阳,阳魂阴魄,阳魂历劫生化成就元神,即为阳神。
而三光为光明之源,驱逐永夜黑暗,为阳;三光高悬于天,位于清气之中,相比于地、相比于浊,为阳;三光日升月落、斗转星移,变化永不停歇,为阳。
以三光养三神,正合天地之理,阴阳大道。
阴阳无限可分。三光中,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星为太和,在阳的一面中又有阴阳之变。而爽灵元神司澄澈、掌慧鉴,对应阳和之气;幽精元神统形骸、役欲津,对应阴纯之气;胎光元神镇丹元、固命蒂,对应太和之气。
以三光养三神,正合天人感应,道法自然。
多年以来,程心瞻晨祭爽灵元神,夜游幽精胎光,吸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更是以日罡、月罡、星罡供应不停,时时刻刻滋养沐浴。时至今日,三神端坐紫阙,自发三光,照耀内景,通达百窍。
此刻,他收束意念,内敛神光,做着最后的准备。
百息后,他舒缓精神,放松肉身,内视绛宫。
于是,金、银、紫,三色神光自三道元神身上发出,从紫阙高楼中缓缓垂落。
三神如泉,神光如水,如瀑跌落,似缓实急。
三光如银河泻地,直接越过面部诸穴,灌入「承浆」,搭鹊桥,连通天地,依次穿越「十二重楼」,由脑入身。
神光穿越狭长的「十二重楼」,速度却是越流越快,仿佛喉窍是给神光加了速。入身后,神光挟加速冲势,飞跃入「天突」,进任脉。跨越胸腔门户,神光再无阻碍,一路飞流直下,过「华盖」、穿「玉堂」、渡「紫宫」,最后直达绛宫。
这便是程心瞻的神照路线,短而直,快而稳。
这自然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这其实有赖于他在开辟窍穴过程中,先后炼成的多道命藏神通。「承浆」穴神通——「万川归海」,能藏气纳灵于方寸,所以能兜承神光;「十二重楼」神通——「潜龙跃虎」,能促发心火下降与肾水上升,专门用来调控上下,所以能加速神光穿行。而任脉下行是程心瞻结丹时,雨罡入黄庭的途径路线,由太阴皇君骑虎开路,并历经多年灵气冲刷,早已异常开阔通达。
正是因为有过往积累,是以今日神照格外顺畅。
三光照入绛宫,没有丝毫损耗,尽数倾泻在命胚之上。酣睡中的命胚眼皮微微一动,似乎是有所察觉,像是晒到了暖洋洋的阳光,嘴角微扬,显得颇为享受。
程心瞻修道甲子有余,其心肾之精、金丹之气、元神之光,人身三宝于此窍、于此时开始交融相通。
“咚!”
忽闻异声,此声极响,但又清丽悦耳,像是一滴露水滴入了清晨平静的山湖中,“叮咚”声清脆悦耳,蕴含着勃勃生机。又像是有雅士在山间拨琴试音,其声清越,余声不绝。不过无论是像水声还是像琴声,这道声音在山间回荡后似乎都是被群山放大了,大到仿佛雷霆在滚碾群山。
但实际上,这既不是水声,也不是琴声,而是命胚的心声。
就在刚刚,命胚的胸腹处忽然跳动了一下。
“咚!”
又响了一声,声音自胎儿胸腔里发出,传出绛宫,传出肉身,传出澄心殿,传出天梯顶,传出云梯山。
“咚!”
再响一声,声音又好似是在云梯山之底发出来的,好像是大地的心跳,仿佛黄钟大吕一般,震响伶仃洋两岸。进一步的,声音传出庾阳,传出南海,传出西南,传出江南……
“咚!咚!”
“咚!咚!”
胎音开始连绵不绝。
与此同时,豫章、会稽、庆州、金陵、齐鲁、三湘、苗疆、滇文、西康、武陵、南海、东海、黄海等等地方,凡是程心瞻留过足迹、在地书上绘过景、作过志的,在此时此刻,地底一同响起胎音。
震彻神州。
正所谓:
琴心三迭舞胎仙,声震九皋出霄间。
万里乾坤同吐纳,山河有界法无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