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一集  禅观与净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一集 (第2/3页)

    那这个业是不是圆满就看究竟与否了。究竟与否,这个地方,我们后面会说到业力的圆满,杀、盗、淫、妄各有各的标准。我们看下面这段,举杀生为例:

    一、事:他必须有一个有情众生为事缘。

    二、意乐:他必须谓:我当伤害彼众生,要有一个主动犯罪的动机。

    三、烦恼:在造作的过程必须有烦恼,这个烦恼可能是贪、嗔、痴一起活动,或者各别活动。

    四、加行:他有实际的行动方便。

    五、究竟:当时或者后时命终。这个究竟就判断这个业是不是造圆满,因为你业造圆满的话,那力量就大了。杀人要命断;偷盗的话是盗他物值五钱;那么淫就是要入道;妄语就是大妄语。

    总之,对于我们佛教徒,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做造罪?什么叫做结恶缘?这是两码事。就是说你讲一句话,没有伤害他的心,他听了以后他很痛苦,他认为你在伤害他,这个叫结恶缘。因为我没有要伤害你的意思,所以对我来说我没有造罪。但是我跟你结恶缘了,这是事实。所以结恶缘很难避免。因为不在你控制范围,只要他不舒服,你就跟他结恶缘了。

    那么结恶缘跟造罪的差别在哪里呢?这个恶缘不会障碍你的往生,不会障碍你修行的成就。但是造罪会障碍你,这样懂吗?

    所以你们学习业力这一块,先把造罪跟结恶缘要分清楚。当然也可能会造罪同时结恶缘,有可能,但这两个性质是不一样的。因为造罪,它必须要有意乐、加行、究竟。结恶缘的话,你没有心态,你就随便讲一句话,随便一个动作,都可能结恶缘。所以娑婆世界结恶缘很容易的,但是结恶缘的好处就是,它对你影响力很薄弱。因为它不挂上一种罪业,对你就没有形成障碍,你该往生还是会往生。

    好,那么造罪的定义知道以后,这个罪业一开始是一个小小的业种,它是怎么变成障碍的?这个是很重要了,这个是辗转相续的问题了。我们看丙二的辗转相续,好,看颂文。

    丙二、展转相续

    《唯识三十颂》云:

    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如是展转相续,形成有情众生之业果相续。

    好,我们看这个偈颂。业力的可怕,不是因为造业本身,而是因为你没有发觉你在造业。所以为什么愚痴是最可怕的过失,就说它本来是一个很好处理的东西,你本来造了罪,如果你知道了,可能马上忏悔,马上发愿;忏悔、发愿、改过,它就过去了。但是可怕就可怕在哪里呢?因为你不知道你在造罪,你没有经过正确的学习,不知道这是一种造罪的行为,而罪业最怕就是你纵容它,纵容的结果就是怎么样呢?

    “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本来是一个业力,业习气就是一个业种子,那么这个种子,经过你的执取,二取,能取跟所取。也就是说业力提升到一种执取,表示说你已经养成  习惯了,执取就是习惯性的,已经等流性了。业力加上你的习惯,两个合起来,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这个业力在你的生命当中就从此挥之不去了。因为它会从今生的因缘会落实到,前异熟,就是把今生的果报会流转到来生果报去了。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变化的,对不对?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变化中带有相续,而这个相续是我们更要注意的,我们从好的相续,我们先谈一谈好的相续,比方说富贵,你看有些人,他小时候生长在富贵家庭,他长大以后也创造一个成功的事业,到晚年的时候把事业交给儿子,他儿子也经营得很好,他一生当中,从初、中、后享尽了荣华富贵,他来生又投身到天上去,就是为什么他的福报在生命当中一直出现呢?

    “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因为他不是只有布施,一个人只有造布施的业,他福报不可能那么久的,因为他把布施的心态,养成一种习惯,他一定要怎么样!二取习气俱,他一定要把布施这个行为,当作他的习惯,你看很清楚,有些人的福报很快就消失掉了,他生长在福报的家庭,中年的时候经商失败,全部变成贫穷人家,来生直接到三恶道去。

    就是说为什么他的富贵,在他的生命当中,出现如此的短暂,我们看不到他福报有相续的情况,这很简单嘛,他上辈子的布施,只是一时兴起,他可能在供养三宝的时候,看到一个圣人,他起了慈悲心,布施了一个简单的物质给这个圣人,他因为大福田的关系,今生招感福报。但是,他并没有养成布施的习惯,他是运气好,前生遇到一个大福田,那这种福报它不会相续的。所以你看很多人的福报是昙花一现,没了,只有业力,没有美好的思想,这种福报就不会持久。

    就是说这个福报不会在你心中,在你的生命当中啊生根,你看有些人福报是没有根的,像花瓶一样,花瓶里的花买来很漂亮,三天后凋谢了,但是有些人福报是怎么样,它是门前一棵树,这个树就会怎么样?它是有根,有根它会怎么样?这棵树会慢慢长大,会辗转增胜。会长成水果,水果变成种子,又会落到土地上,又产生新的树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思想比业力更重要。

    你看,有些人业障现前,我们从坏的相续来看,他有病痛,唉,他有病痛了吃一个什么药,看个医生他就过去了,有些人不得了,一旦生病,三十年好不了,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就这个果报为什么有些人在生命当中,不管好的、坏的会相续很久,有些果报在一个人生命当中,他没有办法落实很久,一下子就要消失掉,因为你的业力跟你的执取,是不是完全结合在一起,这个就是重点。从唯识的角度,相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其实造业并不可怕,但是当这个业力,你变成 习惯,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你不就是喜欢批评别人吗?你看到谁不满意,张嘴就是一个恶口,可能你一开始没有恶意,但是当你不知道这是一种罪业的时候,你纵容它,你辗转相续,以后会变成一个不可收拾的业障,甚至于会让你今生的所有念佛的功力全部毁之一旦,因为什么?辗转相续,这个可怕在这,所以找到你生命当中在相续的业力。就是说你一定要检查你哪些业是不断在增长的,这个就是你要做的功课了,不管小大,因为小会变成大。

    那么这个相续的问题,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好我们把它念一遍,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还有种子生种子。

    一、种子生现行,谓八识诸善不善种子,众缘合时,能生起各自果法,名[种子生现行]。

    二、现行熏种子,由此现行果法,于生起刹那,再熏习各自种子于第八识中,名[现行熏种子]。

    三、种子生种子,由前念旧种子,引生后念新种子,自类相续,犹如川流,是名[种子生种子]。

    一、种子生现行

    好的,业力当你造了以后,其实它不是马上得果报,它要先经过一段的储存,叫做种子,很少人马上造业马上得果报的,少数是心力很强,那这个田很殊胜,当然也有些人供养佛陀,今生的贫穷马上就消失掉,那是你运气好遇到大福田,遇到佛陀。正常人那个福田力量,没有那么大的威德力,一般我们做一个业的时候,都是先累积,累积到了一个程度的时候,它还会怎么样?起现行。这个业力就要起现行了,起现行的时候,这个还不是重点。比方说你布施,布施的时候,你上辈子有布施的习气,你今生还想布施,这个就是种子起现行。

    二、现行熏种子

    那么重点在第二个,你今生继承了前生的身口意的业力,所有的业力、所有的思想,当然你可以改变,但是你没有做改变,所以问题在第二个,现行熏种子。你前生造的业跟思想,不能怪你今生,但是当你继承了前生的业力跟思想的时候,你没有做出改变,你放纵你的个性,你放纵你的习性,结果让它怎么样?势力在今生不断的增长,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就是现行又熏了一个新的种子。

    三、种子生种子

    这个种子又产生另外一个更强大的种子,那么就表示这个业力在你的身口意,已经产生相续了。如果是好的,恭喜你,叫做善根力,比方说有些人他就很喜欢拜佛,因为你继承了前生拜佛的善根,你今生又加强它,所以拜佛变成是你的一个主修。

    其实修行法门不要多,你有一两个特色。一两个是你的主修,你只要一个突破口突破了,你透过拜佛也可以,透过静坐也可以,你只要有一个特色的东西是你的强项,你今生就可以成就了,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嘛。这个房子,我不管你从什么门进来,你从大门进来,你从窗户进来,你从侧门进来,你进来在这个房间里面,每一个人进入房间的结果是一样的,不管你从什么门。

    所以你看修行本来就是菩萨道,有些人从布施成就波罗蜜,我就喜欢布施,我这辈子就专修布施,可以,他透过布施会让他自己谨言慎行,透过布施产生持戒,透过布施产生忍辱,因为布施是他的强项,他可以把布施含摄六度法门,可以。有些人持戒是他的强项。他就把他前生持戒的善根发挥的淋漓尽致,他持戒以后,就更关心别人,更加忍辱,乃至于禅定智慧都可以。

    所以我们继承了前生的善根,的确要善用前生的善根,你盖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