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阿弥陀佛! (第2/3页)
如此出城去……
苏武打马就在城头之外,一时也看得新奇,其实他也没见过这种场景……
还弄得挺正规!
这么一弄吧……莫名之间,苏武心中还有一些软塌塌的……
感觉到自己心中的软,苏武一时也明白了,莫非这就是这般仪式的意义所在?
杨护走到苏武面前直接跪地就磕头,苏武心软之下,便让人把他发髻再弄好,双手也解开……
苏武一时也叹:“何以至此?杨将军,何以至此啊?”
理论上来说,此时此刻,杨护虽然是大理之臣,但也算是大燕之臣,毕竟苏武收了降表。
“败军之将,忤逆上国,罪当如此!”杨护态度很严谨。
“某不是说此事,你乃国主段和誉之臣,忤逆之罪,乃国主之罪,非你之罪也!某是说,何以到这般刀兵相见尸山血海之地步啊?本是小事,小事而已……”
苏武自己,好似痛心疾首,仿佛他一百万个不愿如此,无奈之举也。
杨护自也来言:“陛下容禀,中原大宝更易,我等穷乡僻壤下国之人,消息闭塞,不知详细,此其一也。其二,大理世受皇恩,忠义之心,可昭日月,此忠义之举,不当论罪。今日尊燕,便是知晓燕代正统,来日亦以此般忠义奉之!”
这话,倒是不差……
杨护,也是个人物!
却听高量成怒而一语:“尔等何以将我高氏如此相逼啊?我高氏不久之前,不知多少人战死在善阐府,如此为国忠义,死而无悔,护得尔等富贵周全,尔等何以背信弃义至此!”
苏武看了看高量成,这就是带着他来的意义所在。
高寿贞在后,也怒而开口:“便是将尔等杀尽,也难消我心头之恨!”
杨护一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要来杀,杀了就是!”
吴用就皱眉了,连忙去看天子。
天子面色倒是如常,幽幽一语:“天下之事,皆有其理,大理乃佛陀之国,最信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自在其中,你家国主此时逃回了羊苴咩城,你依旧在此忠于君王之事,再杀你,多少有些不合乎情理,起来吧,随某直去羊苴咩城。”
杨护不起,再是叩头:“还请陛下饶恕大理之罪!”
苏武微微叹息……
其实,自古以来,这所谓中原王朝上国之朝贡体系,苏武当真不喜,就好比此时此刻,面对大理,上国就得当一个很有素质的家长,下国就是小孩子。
小孩子犯了错,认错了,上国好似就要原谅他……
这里面,看似没什么,其实有一种极大的隐性成本,维持上国朝贡体系的隐性成本,就是苏武不喜之处。
就好比此时此刻,苏武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成本才到此处,大理认个罪认个错,苏武就得原谅他放过他……
好在此时不是大宋了,若是大宋,若苏武只是一个领兵之将,大宋的朝廷,大宋的那些官员与天子,此时必然下旨下令,退兵而去……
那这费尽力气的一战,意义在哪里?
就为了人家认个错?
苏武不语,只转头去:“命骑兵速速向前,直去羊苴咩城,命大军继续开拔,不作停留!留得两千兵马在此驻防!”
说着,苏武打马往前,就要入城。
马匹走过杨护身边,杨护忽然起身,便是要去抓苏武的腿,口中还有话语:“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显然,一切也出乎了杨护的意料,他只以为这般一套下来,真能成事。
他行事的准则,岂能不是最符合儒家观念的方式?
怎么能没有一丝一毫作用呢?
失算了,杨护便也真急了。
只是杨护压根就靠近不了苏武,左右护卫,岂能是吃素的?只管上前来拦来拉拽。
还有呵斥之语:“冲撞天子,死罪!”
杨护动作陡然就停了……
还有苏武之语:“给他一匹马,着他跟着来!”
那边军令也去,休息了一日的骑兵,此时再次轰鸣而起,门洞里鱼贯而入,顺着中央街道,直往西边而去。
街道两侧,不知多少百姓,脸上有那惊慌不定,却也看着与人一般高的北地健马飞奔过街。
显然,他们也不明白,怎么自家大理国,忽然就与中原上国打起来了……
自有高家人来做工作,把事情前因后果,都要让百姓们知晓,如此,就是人心之经营,来日大理长治久安之基础。
苏武也随即入城而来,把这威楚府的城池好生打量一番,与中原没什么很大的区别,许就是逼仄一些,街道窄一些,房屋窄一些……
街头上的汉字,更是如出一辙,完全相同。
天子大纛在过,不知多少百姓呆呆看着,见识多的人,自就知道这是天子来了,见识少的人,今日之后,自也知道自己见过了天子……
苏武高头大马,面色冷冷,虎目凝聚,炯炯有神,便是故意为之,卖相要好,左右军汉,更是要如虎狼,好教人知晓天子之威武威势。
好教左右百姓,看这一眼,就吓得心中发慌。
若是在中原在京东,或者在江南等地,这般场景,苏武也会如此。
大人虎变,在中原如此,不是恐吓何人,而是给百姓一种安心之感,让百姓们知道自家天子是一个威武非常之辈,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气质的代表。
政治的严肃性,也在其中。
政治,对内对外,一定不能失去严肃性,否则就会有连锁反应,整个国家从上至下,皆无严肃可言,严谨也失,事事轻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