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姑苏韵 (第2/3页)
石板缝隙里的青苔都透着湿润的气息。
他轻轻翻开画板,昨晚用铅笔勾勒的初稿上,平江路的石桥还只有淡淡的轮廓,此刻却想把这晨雾里的江南,一笔一笔填进画纸。
这是苏州给的灵感,是那些藏在巷弄里的缂丝梭声、古琴余韵,还有绣娘指尖的针脚,共同织成的温柔。
“这么早就在写生?”徐佳莹端着刚煮好的豆浆走出厨房,白瓷碗里冒着热气,氤氲了眼前的晨雾。
看到江源专注的侧脸,她下意识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江源回头笑了笑,笔尖在画纸上顿了顿,颜料在晨光里泛着细腻的光泽:“苏州的晨雾留不住,太阳一出来就散了,得抓紧画。你看这腊梅芽,沾着露水的样子,像不像你上次没绣完的兰草尖?那针脚的弧度,和这芽尖的曲线几乎一样。”
徐佳莹凑过去,鼻尖差点碰到画纸。
果然,画纸上的腊梅芽被江源用淡绿颜料勾勒得纤细灵动,晨雾则用浅蓝颜料晕开,边缘模糊得像苏绣里的“虚实乱针”,若隐若现。
“不如把赵姨家的竹筛也画进去?”她忽然想起什么,手指轻轻点了点画纸的角落,“上次我们学制香时,竹筛里的香丸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配着这晨雾,正好能体现‘香’与‘景’的融合,还能让画面多些生活气。”
江源眼睛一亮,立刻从颜料盒里挑出一支浅黄画笔,在画纸角落添上一个小小的竹筛。
他先用细笔描出竹筛的纹路,再用点染的手法画出香丸的轮廓,最后用白色颜料轻轻点上露水的反光。
“你这灵感来得太及时了!”他放下画笔,满意地看着画面,“之前总觉得画面少了点‘烟火气’,加了这竹筛,就像把咱们这些天在赵姨家学制香的场景,都藏进画里了。”
正说着,林晓雨背着相机和三脚架赶来,帆布背包上挂着的相机链叮当作响。
看到画纸上的场景,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