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7 搞贸易保护?难不成拿着我们的利润让你们讨好老外?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417 搞贸易保护?难不成拿着我们的利润让你们讨好老外? (第2/3页)

要脸的下限已经有了确切的认知,可现在才发现,还是我的认知不足啊!”

    李瑞听完后,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说道。

    看着他,刘德宝嘴角抽搐不已:好像你不要脸的下限也没有高到什么地方啊。谢威解决了李瑞的问题,虽然是大户家买单,反而还抱怨谢威太没下限?

    究竟谁才是更不要脸的?

    仅仅三天时间,杜子腾等人就收到了国内的答复。

    “只有三个营啊?”

    法拉赫勒曼有些失望。

    吴立军正要开口解释说不是三个营,而是900人,却被身边的杜子腾拉了拉,示意他不要说。

    “差不多一个团的规模,我们的导弹基地守备部队编制给的是一个旅……”

    加西亚·阿卜杜拉提醒法拉赫勒曼。

    亲王那边谈的,培训人数连一个营都没有!

    那可是掌握着36枚东风-3的部队!

    “殿下,由于培训教官团队超出原本预期太多,加上后续成本……”

    谢威要求对方支付培训跟后勤维护保养成本,杜子腾借着机会说出来,他想的是对方如果觉得再额外花钱会不乐意,索性就准备以此为条件,让对方放弃。

    “成本增加对吧?每年我们支付5000万美元维护保养以及人员培训费用。”

    让杜子腾等人没想到的是,加西亚·阿卜杜拉直接张口就给每年5000万美元。

    这把几人顿时就整不会了。

    于是,合同就这么签订了。

    双方签订合同后,大户直接就按照40%的预付款打款,18亿美元的资金,在一行人还没回国时就已经转入中国。

    向上级汇报后,杜子腾跟吴立军两人一起到了哈工大。

    “5000万美元?应该要1亿美元每年的。东风-3那边的后勤维护保养跟培训,一年5亿美元呢!”

    谢威接到汇报后,有些失落。

    每年多5000万美元,能搞不少的技术项目了。

    “谢主任,当时他们开口就是5000万美元,咱们这边就提供了900人……我们担心对方反悔……”

    杜子腾急忙解释。

    是的。

    他们就因为担心对方反悔,所以迫不及待地签订了合同。

    “他们同样也担心你们反悔的!”

    谢威叹了口气。

    当初就忘记交代这事情了:派到大户家帮他们培训以及维护保养的人员,人家可不只是单纯想要维护保养跟培养,而是告诉想要对他们动手的人——动手之前先考虑一下能不能打赢蓝星上最强悍轻步兵部队!

    “这笔钱……”

    “给部队吧。”

    谢威想了想,开口说道。

    李瑞之前专门来找自己就为了蓝军的经费,而到大户家进行培训的人员,肯定得选拔最优秀的,到时候回国再进入蓝军,至少对各种装备操作是熟练的。

    “啊?”

    两人都是一脸不解。

    谢威并没有解释。

    而是又找来了刘德宝等相关领导。

    “各个单位的生产需要加快,不能为了生产这批订单就盲目地扩大规模。前期可以按照80%的加工费用支付资金……”

    有生产,配套的建设也就容易。

    谢威也清楚目前全国军工系统的日子有多不好过,“我们需要进一步投入到基础配套上。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集成电路等……”

    吴立军皱起眉头,很想给谢威说他们只是出口代理公司,这些跟他们没有关系。

    话还没出口就被杜子腾给拦住了。

    “谢主任,您放心,我们会按照学校的要求,重点扶持相关单位升级生产技术。”

    谢威见杜子腾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点了点头。

    原本的生产工厂都是现成的,除了火箭筒跟狙击榴有现成的生产线,远程火箭炮的生产线也不需要增加多少——江北机械厂等厂之前生产150公里远程火箭炮的生产线,并不需要进行多少改动。

    而反击一跟反击二这两种防空导弹系统就不一样了:涉及的技术装备多,之前一直都处于试验生产阶段,最多也算得上小批量试制。

    要直接正式生产,就需要增加产能。

    如此一来,就涉及到产能建设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军费逐年降低,这几年国内的军工单位为了生存下去,无论是项目还是经费,都得争。

    “你阻止我干什么?生产协调的事情由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