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别让我等十五年 (第2/3页)
片女王,象征着电影节的艺术品位。
尹静姬(韩国):韩国国宝级演员,亚洲电影传统的活化石。
贾樟柯(中国):威尼斯金狮奖得主,中国独立电影与国际对话的关键人物。
官宣一出,全球电影界及相关媒体瞬间陷入一场舆论狂飙。
《好莱坞报道者》:“中国电影大亨李琛香港亮剑!‘金翎’电影节豪华阵容直指亚太王座!”
《综艺》:“东方新势力:金翎电影节能否重塑世界电影秩序?”
BBC文化频道:“在金鸡与奥斯卡之间,香港能成为新的世界电影中心吗?”
从香港回到京城家中,李琛才放松下来。
当初想打造东方好莱坞的愿景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刘一菲挽着丈夫的胳膊,心疼万分。
“累坏了吧。”
“还好。”
“后面有你忙的!”刘一菲轻叹口气。
这个香港金翎国际电影节可不是落地了就完事了。
用丈夫的话说,得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平衡技巧还有偌大的影响力。
就像走钢丝一样,它既有可能成为受到上面支持的文化盛事,也有可能被质疑屁股坐歪。
要是被国外某些势力利用,搞不好会迎来一片骂声。
可就像丈夫自己说的,只有做事的人才会挨骂。
李琛揉了揉太阳穴,万事开头难。
这个金翎国际电影节得随时和上面保持沟通,所以他才会担任这个主席位置。
上海国际电影节虽然是A类电影节,可和欧洲三大这样的A类电影节比,差距还是不小。
10月举行第一届,完了恐怕就是疫情来袭带来的全行业停摆。
三月份,李琛继创建金翎国际电影节之后,又一大动作引人热议。
“在公众视野中持续进行大手笔跨界布局的荣琛影业集团董事长李琛,今日宣布了一项令所有业内人士都感到意外甚至费解的重大决策。”
“集团将正式进军医疗健康产业,初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京、沪、广、汉四地同步筹建高标准的荣琛国际医院。”
消息一出,不仅外界哗然,圈内更是人人不解。
就连身为李琛妻子的刘一菲也相当不解。
“你跨界跨上瘾了,我们是拍电影的,为什么要去建医院?”
丈母娘刘小丽也不解女婿哪根筋不对了:“李琛,我知道你格局大,但这是不是有点想一出是一出了?”
“妈,茜茜,我知道你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觉得我疯了,就让我疯一次吧。”
刘一菲倒不是心疼这100亿,只是忧心丈夫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她。
这么多年了,丈夫是她见过的唯一一个没犯过错的‘神’!
根据获批的方案,荣琛医院的设计远超普通民营医院。
甚至还有顶级P3实验室,计划引进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具备强大的病原体检测与研究能力。
网上不乏负面声音。
“小李子膨胀了,智能汽车还没玩明白,又伸向了医疗,真以为自己是全能的神。”
“典型的资本无序扩张,想赚快钱想疯了。”
“100亿打水漂,心疼天仙母子三人一秒。”
“或许是为了圈地?毕竟医院地块性质比较特殊。”
李琛也没管这些负面声音,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再加上政府支持,项目以惊人的速度悄然启动。
设计团队日夜兼程,采购团队开始全球搜寻符合最高标准的医疗设备和物资供应商订单。
没有人知道,就在这些看似盲目的行动中,一批批关键的应急物资,正开始被纳入一个庞大的采购清单。
一张张图纸上的负压病房,正在为一场未知的风暴,提前准备着安全的港湾。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仅仅数月之后,李琛看似神经病的举动,就将以一种无人能预料的方式,震撼整个世界。
杨思维也很无奈,忙了十几年,突然闲下来了。
荣琛待拍的项目已经只剩下一个剧版的《云南虫谷》没有杀青,不过也就在这个月了。
“唉,我也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难道也要来个去影视化!总不会是要学老贾跑路吧,你劝劝老板吧,奇艺和企鹅不停的在立项,不停的在开机!”杨思维找到了老板娘刘一菲诉苦。
“算了,就听他的吧。”刘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