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8章 多面开花  归义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08章 多面开花 (第2/3页)

    与此同时,距离鄱阳湖口六百余里外的南方,赣水上游也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事。

    “唏律律……”

    吉州境内,当往日如骄阳般的汉军旌旗跌落地上,在它身旁则是数以千计的尸体,其中有南唐军队的,还有汉军的,但始终以汉军尸体居多。

    南唐军队正在打扫战场,但战场上尽皆为尸体,根本没有被俘的汉军。

    战场不远处的官道上,高骈坐在马札上,浑身上下有些狼狈。

    高钦朝他走来,递给了他一壶水的同时说道:“这些叛军,比起昔年我们在西川时遭遇的叛军要弱上许多,应该是刘继隆招募操训不久的军队。”

    “本以为能凭借三万大军吃下这五千人,但最后还是让他们撤回了新淦,真不知刘继隆到底是怎么练兵的。”

    高钦有些惋惜说着,而此刻正在喝水的高骈脸色也并不太看。

    他率军三万从抚州绕道吉州,为的就是吞下陈瑛分出的这五千兵马,结果没能一口吃下,还差点崩碎了颗牙,着实让他高兴不起来。

    “这支兵马的都尉叫做什么?”

    高骈忍不住询问高钦,高钦则是作揖道:“好像唤作鹿晏弘,是昔年秦宗权麾下的都将,在秦宗权攻打洛阳时投靠了刘继隆,不曾想此人还有几分能耐。”

    “嗯。”高骈没有反驳,毕竟能将两千多残军从他包围中带走,这份本事已经不错了。

    “将这些尸体就地掩埋,以免出现瘟疫。”

    “是!”

    高骈吩咐着,随后继续说道:“大军明日拔营撤回抚州,吾要看看这陈瑛还敢不敢分兵进攻吉州。”

    “一战损失两千多,不知刘继隆知道后,可还喜欢吾送与他的这份礼物。”

    话音落下,高骈便起身前往了远处刚刚扎下的帐篷。

    与此同时,撤回新淦的鹿晏弘连忙派出快马向陈瑛请罪,而得到己方被袭消息的陈瑛,此刻则是脸色十分难看。

    “我军死伤多少?”

    陈瑛耳边响起炮声,那是炮船和己方火炮在炮击钟陵城的声音,但他现在却高兴不起来。

    分兵收复袁州与吉州是他下的令,如今虽然收复了袁州,可吉州却还差庐陵、太和、永新三县没有收复。

    “阵没二千四百六十七人……”

    听到快马报出的这个数,陈瑛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他作为东路都督,麾下兵马五万,但连续攻克江州和袁州、洪州等处州县已经折损了不少,如今又被高骈突袭阵没近两千五百人。

    想到这里,他只能硬着头皮道:“某亲自奏表给殿下请罪,任凭殿下处罚。”

    “传令三军,在殿下敕令送抵前,务必攻下钟陵城!”

    阵没将士无法救活,陈瑛能挽救的也就只有在殿下敕令送抵前把洪州治所钟陵拿下,然后与高骈对峙抚州了。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帐外突然有马蹄声响起,他忍不住站起身来。

    窦敬崇掀开了帐帘,随后将手中敕令递给了陈瑛:“殿下敕令。”

    陈瑛微皱眉头,他还未送出分兵受创的消息,不知殿下有什么敕令送抵。

    想到这里,他将敕令拆开,很快便见到了其中内容。

    在看到刘继隆提醒他不要分兵,收拢兵马攻打钟陵,避免被高骈分而击之的时候,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此役为吾之错,军令韩建、鹿晏弘不再攻略各州县,严防死守被我军收复的各县即可。”

    军令下达后,陈瑛回到位置上写了份奏表,递给窦敬崇道:“送往江陵城,此事不能瞒着。”

    “是!”窦敬崇见陈瑛要求,只能点头应下,随后派出快马去江陵通禀。

    片刻后,陈瑛又接到了王式的军令,内容与刘继隆所说的相差不多。

    陈瑛只能军报与其解释,同时准备重兵攻打钟陵,抢在高骈撤回抚州前,将钟陵城攻下。

    此时被攻打近十日的钟陵城也早已千疮百孔,西城城墙成段垮塌,虽然都被钟传用砖块和沙袋在夜色掩护下修补好,但只要汉军强攻,城墙必然是挡不住汉军兵锋。

    钟传想要坚守,那就得和汉军短兵交击,而陈瑛对己方短兵交击十分自信。

    想到这里,他正准备走出牙帐去观察钟陵城情况时,却又听见快马的马蹄声。

    他揉了揉眉,随后便见窦敬崇走入牙帐,脸色阴沉道:“高骈令张吉偷袭了耿都督,双方从清晨开始交锋,这是刚刚送抵的军报。”

    陈瑛接过军报,但见耿明安抚他不用担心鄱阳湖口方向,并提醒他撤回分兵。

    可以说,所有人都在提醒他撤回分兵,不过始终还是晚了一步。

    高骈近在咫尺,而刘继隆他们远在天边,他们的提醒虽然有用,但送过来时还是太晚了。

    面对鄱阳湖口的情况,陈瑛只能继续谋划攻打钟陵,直到夜半又有快马抵达,将耿明击退张吉的军情通禀,他才安心回到了帐内休息。

    翌日,陈瑛开始继续指挥大军炮击钟陵城墙,同时令民夫准备攻城器械。

    在江西打得热火朝天时,此刻的江东却也并不太平……

    “咚、咚、咚……”

    作为长江下游的润州,其治所丹徒县是面对淮南的第一屏障,而此处长江也足足宽阔十余里,一眼看不到江对岸。

    滚滚长江将南北相隔,而驻守此处的王重任则是三令五申的让麾下将士每日巡逻,时刻观察江面情况。

    不过他们还未等来江北的汉军,却等来了杨行愍的突袭。

    “不过三千人就敢突袭明州,这并不是杨行愍此前与我军交锋时的性格。”

    丹徒衙门内,王重任面对众将,缓缓放下手中军情,轻蔑看向众人。

    “这定然是江北李阳春的计谋,不过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将苏州的新卒调往明州,将杭州的五千老卒调到润州。”

    “李阳春想要渡江,那就让他来。”

    “某倒是要看看,等他半渡被击时,他还能否如此从容。”

    “不过在中原对付了个名不见外的朱全忠,便如此轻视我军,他以为他是刘继隆?”

    王重任冷哼,他从未觉得刘继隆麾下众将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

    除了刘继隆外,北边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王式和张武,而如今他们都在西边。

    李阳春对付朱全忠的手段,他也仔细研究过,无非就是虚虚实实,再以绝对兵力碾压罢了。

    杨行愍是虚,那江北的李阳春本部就是实,如今想要利用绝对兵力碾压己方登陆江东,哪有那么容易?

    润州有二万新卒,算上从杭州调来的五千老卒,二万五千兵马提前准备,不怕击退不了李阳春。

    “强征各处百姓打造投石机,任叛军方术如何犀利,只要我军投石机足够多,某倒是要看看这李阳春如何登岸。”

    “是!!”

    在王重任军令下,整个江东都开始被调动起来,而这份调动自然瞒不过刘继隆早早安插在江东的谍子。

    在谍子的通报下,李阳春也知道了王重任猜出自己意图,但他并不慌乱。

    面对堂内众将,李阳春满不在乎的面朝他们笑道:

    “王重任以为布置些许投石机,就能将我军兵锋挫败。”

    “如此看来,他倒不是瞧不起某,而是瞧不起诸位啊……”

    陇右之人,兴许是因为曾被吐蕃奴役的原因,故此他们最好面子。

    如今被李阳春这么说,他们自然有些挂不住脸。

    “猪犬的南杂,当初在西川被某等打成丧家之犬时,不见他如此自信,如今定要渡江将他全数击破!”

    “王重任个不出名的猪犬,也想要阻碍我军?”

    “莫不是忘记张璘、蔺茹真将是怎么死的了!”

    “那高浔和他麾下众将的亲眷都还在长安关押,他们哪来的脸面瞧不起某等!”

    “猪犬的家伙……”

    本来还并不觉得有什么的众将,在李阳春的三言两语间,顿时怒不可遏,恨不得现在就渡江南下,将王重任击破生擒。

    李阳春看着被激怒的众人,忍不住点头道:“既然诸位都觉得南边鼠辈,那某也就不遮掩了。”

    “明日卯时,三军拔营南下扬子渡口,以谭凯所部为先锋,刘松所部水师为助力渡江,抢占丹徒北岸。”

    “末将领命!!”

    眼见李阳春下令,众将不敢怠慢,纷纷作揖称是。

    随后,李阳春又仔细吩咐了其他事宜,直到众将开始离去,谭凯则是从人群中走到了主位。

    见状,他所部麾下的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庞师古等人纷纷留了下来。

    葛从周与张归霸、张归厚三人为汉军别将,庞师古等人则是校尉官职。

    面对他们,比他们年长不了几岁的谭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扫视他们后说道:

    “汝等皆是降将出身,能否洗刷降将身份,得到殿下拔擢,即在此役!”

    “此役若能先登南岸,某亲自奏表为汝等请功,希望此役过后,汝等皆能得到拔擢,擢升都尉!”

    葛从周等人擢升都尉,这也代表谭凯的身份能水涨船高。

    他在提醒众人,也在帮助自己。

    葛从周等人闻言,纷纷抬手对谭凯作揖:“请都尉放心,某等定不负顾都尉所托!”

    他们在汉军中待了一年多,除了接受自己如今别将的身份,熟悉汉军的编制和军纪外,每天晚上也要接受扫盲教育。

    汉军的扫盲,并不仅仅包含了扫盲,而是还掺杂了不少思想政治教育。

    尽管这种教育无法扭转成年人的思维,但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在这种影响下,曾经过往经历的许多暴戾事情,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如今再去做,便会觉得有无法说明的东西在约束着他们。

    谭凯扫视众人,见众人没有什么怨言,当即摆手遣散了他们。

    众人各自返回军营休息,翌日清晨便开始在民夫的帮助中拔营南下。

    三万人的队伍拉长数里,在他们身后则是四万多民夫。

    这些民夫驾驭挽马牛车,车上满载物资,而在他们前方不远处的扬子渡口上,则是横陈停泊着一百多艘各类楼船、艨艟。

    这些船只都是从康承训手中获取的,连带着还有康承训手中的数千水兵。

    他们经过李阳春操训和裁汰,又随着时间推移的补充,如今已有近万水兵。

    若是皖口水师尚在,李阳春自然不敢贸然对江东发起突袭。

    既然已经猜到了高骈将会利用皖口水师对鄱阳湖发起进攻,那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思绪间,李阳春已经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