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豪华轿车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章 豪华轿车 (第2/3页)

    我早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

    这一时期报考志愿都是考前来报考的,因此考生趋于求稳,常常有能上一流大学的分数,结果却上了二三流学校的情况。

    不求稳的人,就像之前的余切一样,年年复读。

    余切转而安慰她:“广播电视大学也不错,很多央台的人都在那里学习。学校不在好,而在于对得上你的志向。”

    “可是……”张俪挺难过,“我的志向是做生意啊!只是我要做文化领域的生意……我早知道成绩能再好那么多,就报考财政金融学院,或者是冲一冲人大。”

    也是这个道理。

    慢着!

    余切忽然想起来,再过两年,广播学院就要独立出来一个新系——广告学。历史上,广播电视学院的广告系十分辉煌,一批传媒领域的知名人士都出自此系。

    央台后来的台长,凤凰台的总裁……九十年代后的这些俊秀,都出自这个广告系。

    广播电视学院的广告系虽然成立的不算早,却凭借着坐落于京城,发展得飞快。广告系成立的那一年,许多考生还不愿意来报考,以至于收分很低,不久后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数年都位居转入专业人数的数量之首。

    想到这里,余切道:“你报考的这个学校大有作为,不要看轻自己将来的母校了。”

    张俪听见余切的语气很认真,也不好再抱怨了,而是说:“我最近有些患得患失,思想上很焦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感觉我都不像我。”

    思想上焦虑?

    现在学也要考上了,以后的用度也不用愁,到底还焦虑什么?

    “我看你啊,是欠学习了。一让你轻松下来了,你反而浑身不舒服。”

    正巧,桌上全是没做完的测试题。余切道:“我们换个地方,再来好好抽查你的学习情况。”

    “又查?还查?”

    张俪拗不过他,不一会儿,黄花梨木大床上,又响起一应一和的声音。

    只听得余切道:

    “有一户人家,五个人,晚上要过一个独木桥。但是他们只有一盏灯,这盏灯只能用三十秒,而他们都要过桥!这五个人过桥时间如下……”

    “余哥哥,你……你别考我了,先关灯。关……关灯……”

    “为什么要关灯?我看不清楚字了。”

    “大白天也开灯吗?”

    “就是白天开灯,才有感觉。”

    ——

    八月下旬,余切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受欢迎。

    这一同时有中英双语,在美国发表后也有不错的反馈。

    克拉克曾质疑沃森和余切的关系,现在詹姆斯沃森到处拿着《乡村教师》的稿件宣称:在针对中国乡村教育的事情上,我和余达成了共识,我们的关系非常好。

    他是从爱国的角度来谈的,而我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谈论——中国人的智力确实更高。

    算起来,这和《地铁》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类似的。在人类的延续问题前,其余的都是细枝末节。但这故事又不像《地铁》那么残酷。

    作为一篇应对于乡村教育的短篇,余切在其中体现出童话般的温情。

    《京城文艺》的李铎在评论中认为他状态回来了:“在拿到塞万提斯奖,又在欧美游学数月后,余切开始进入到新的创作期。”

    “可以想到,他在之后会有新一轮作品的井喷期。作家往往也需要良好的状态,才能写出好文章,塞万提斯奖激发了余切的进取心。”

    鉴于在国内,已经很少有人再来批评余切,或是对余切的某些文章提出异议。

    于是这种在创作上的冲动,很多都源自于余切自身的“不满足”,他不断给自己设下新目标。

    历史上很多作家都会受到场外因素的巨大影响。

    例如鲁迅在三十年代时,碰到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他一度感受到生计相当困难,他写了五六篇稿子都被封杀了,一分钱也拿不到,鲁迅心力交瘁,没有写的心情了。

    隔壁的茅盾因理论水平比较好,还能炒股,他热情洋溢的书写沪市在大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