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世纪之辩(一)  文豪198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章 世纪之辩(一) (第1/3页)

    很快,就连之前帮余切弄奥迪车的艾风,也代表《经济日报》前来询问余切:

    沃森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人?

    这居然把余切难倒了!

    沃森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种族主义战士,一个总围绕着花边新闻,对女性存在偏见,唯独对中国人友爱的恶霸、匪徒!

    即便在伪君子和真小人遍地的西方科学界,沃森也是最遭人恨的那一帮人。

    否则他不会在将来被收回全部荣誉,甚至到晚年落魄到诺贝尔奖牌都变卖了。他本可以身家过亿,却因口无遮拦而葬送了一切。

    他落魄到啥程度?

    在那时候,连他曾经的敌人都已经成为了富翁,开始觉得晚年的沃森确实落魄得有些过头了,这人把沃森卖出去的诺贝尔奖牌买了下来,重新送给沃森,然后对记者说:

    “詹姆斯毕竟是一个诺奖学者,发现DNA双螺旋的天才……他已经老糊涂了!留给他一些体面吧。”

    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你要如何评价他?

    余切反而问起了艾风:“沃森是生物界的,你和我都是做经济的,你怎么会来报道他这个人呢?”

    “说来话长……辉瑞制药进入中国后,面临一个难题:到底在中国和全球保持统一,命名为辉瑞(Pfizer)?还是新起一个本地化名字,比如万药灵、或者音译的福埃泽尔……”

    辉瑞在后世因“万艾可”而被国人熟知,其实它在这一时期已经鼎鼎大名。因为辉瑞目前是主要的抗生素生产厂家,青霉素、四环素、吡罗昔康等药物都是其名下的药物。

    余切问道:“那辉瑞到底怎么命名的呢?”

    “辉瑞就是辉瑞,它直接用了它的洋名字Pfizer。这个集团打算在大莲建设新的工厂,招牌都做好了,就是那个英文字母。再加上一个很光鲜的名字‘辉’和‘瑞’!”

    艾风说:“你发现没有,这就是国际巨头的品牌效应。他们宁可花更大的加钱打广告,也要保持全球名字的统一,可我们国内的企业没有这样的意识。在生物学界尤其如此,冷泉港实验室鼎鼎大名,沃森作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大明星,经常登上新闻!”

    “我觉得国内的企业,也可以去模仿和借鉴。你看你万县的老乡,他就是个大话王,他的名气对他的企业也有帮助。”

    余切道:“所以,你要向我询问沃森是不是故意口出狂言,打造他的名气?”

    “就是这个意思。”

    “沃森其实是表里如一的人。他从见到我的第一面开始,就说我的写得不行,全天下他最懂写。”

    “还有这种事情?”艾风惊呆了,随后他掏出笔,认真的记录起来。

    在中国,恐怕没有人再会对余切说这种话了。

    余切开始娓娓道来:“我和沃森先生,是在1987年的1月份相识……”

    ……

    他把沃森迄今为止和他的所有接触,能讲的都讲了。

    艾风大为震撼,了解全部经过后,他最后蹦出一句话:“其实,沃森和白求恩有点像。”

    “谁?”余切怀疑自己听错了。

    “白求恩,就是你想的那个加拿大大夫!国际主义战士!你教科书看的太多,不知道他实际是什么样的人吧!”

    ——

    美国,纽约。

    近来席卷全美的“世纪之辩”在CNN的直播间举行,沃森已经乘车抵达电视台。

    在晚间的辩论举办之前的两天,冷泉港实验室还接待了来自纽约的道尔顿中学学生。

    实验室每年要接待全美各地贵族学校的“公子哥”们,让他们接触生物这一前沿学科。

    道尔顿中学就是这样的一所贵族中学,这里的孩子不仅出身富贵,而且智力也超群。得益于良好的培养,他们毕业后能轻易进入全美顶尖大学。

    沃森此前古怪的出了一套考卷,让这些“全美顶尖中学生”去做题,测出来均分为107,显著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然而,不如燕大附小。

    甚至,可能不如余切提到的西北某小学。

    每每想到这,沃森的心里就痛苦万分。

    “这里有三个140以上的,我想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