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反转 (第2/3页)
领袖。
伊莎贝尔·阿连德长期为美国报刊写文,从记者干到了杂志主编和电视编导……她的名望很高。
助手道:“沃森先生,有她为您说话,您可以稍微安心一阵了。”
事实也是这样。
《纽约时报》是全美面向中产读者的读物,它精准的击中了那些目前对沃森有意见的读者群体。在当天的纽约长岛,实验室的众多研究员都看到了这一篇文章,特地来恭喜沃森。在美国的其他地方,读者也受到触动,人们不知道阿连德为啥会来掺和沃森的浑水,但仔细想想,沃森确实是没做错太多事情。
他只是歧视黑人而已。
在八十年代的美国,这难道是一种死罪吗?
这篇文章像是一种冲锋号,忽然有很多拉美系的作家都来替沃森说话。拉美文学的四大主将,纷纷评论了余切的新作《朝闻道》,然后隐晦的谈到“詹姆斯沃森”这个人。
他们或是直白的站在沃森一边;或者是提供一种“沃森没有错,错的是美国社会”的视角。
沃森一下子感到,他在美国那种人人喊打的情况好转起来了。
“到底谁有这种影响力?”
答案很明显,是余切。
余切和卡门的重归于好,促使卡门鼓动作家们为他说话。这群拉美作家一直都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他们自知在西方世界势单力孤,于是彼此之间推销各自的书,定期聚会。
每当阵营里面的大人物有新作诞生时,就有很多宣传文章。
沃森向余切打电话求证此事,余切没有承认,但是隐晦的说:“我觉得你不应该沦落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你帮过我。”
沃森非常感动,他当即流泪了:“现在所有人都在骂我,我以为你最不愿意和我有关系,结果你却对我伸出了援手。我会永远记得你对我的帮助。”
陆续有作家站出来,通过谈论《朝闻道》这本的方式,间接的改善沃森的舆论处境。媒体意识到这个已成死局的话题重新变得有价值,也开始报道支持沃森的意见,表现自己的中立。
事情发展的第一次巅峰,发生在略萨的采访中。
略萨此时已经在秘鲁做了大官,他成了秘鲁“民阵”的主席,准备竞选下一届总统。为了拿到秘鲁人的选票,略萨的立场开始右倾,专门说一些可以讨好秘鲁人的话。
“种族牌”是略萨这一轮打出来的牌。
因为秘鲁是一个由白人和原住民混血组成的民族国家,还有很多日裔移民,这里面唯一没有黑人。
沃森的逆天言论对秘鲁有利——无论白人智力高,还是黄人智力高,反正都是秘鲁人。
为什么不说一些让老百姓高兴的话?
于是,略萨竟然说“美国一直在迫害那些真诚的人,即便对他们自己的国民也是如此,我们这里虽然没有大一统的奥秘,却有对诺奖学者的尊重。”
他邀请沃森来智利访问。
美国的电视台报道了此事,之后沃森的情况越来越好。
到十月中旬时,沃森已经吸引了很多自来水替他说话。美国那个房地产商人成为了“沃小将”,他认为沃森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对于沃森说了几句真话,就被舆论批判的境况,他也表示出同仇敌忾。
“他们知道沃森先生正在看那些批判他的言论,而沃森先生确实在看!你知道吗?关键的是沃森先生不在乎。”
沃森被感动得不行,只用了两个星期,他的情况就得到了极大好转。全美一些白人精英私下里向沃森表达了同情,他们虽然不敢公开站出来,但承诺会给沃森提供保障。
这和余切有直接关系。
《朝闻道》是一个在国外影响力更大的,里面频繁提到了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大多是白人,极少数是黄种人。
没有黑人。
许多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当一些黑人评论家试图把战火燃烧到余切身上时,余切的书迷就会说“他只是写了一些事实,他在这里面没有任何观点。”
沃森的儿子也接受了采访,他说“我父亲并不是一个偏执和歧视的人,他只是对高智力者有偏爱。而事实上,人类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