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门托奖 (第2/3页)
分,作家们一般会先拿到福门托奖,再进一步攻克塞万提斯奖,由于此时塞万提斯奖草创不久,所以余切的拿奖过程是反着的。
至此,余切几乎获得了所有西语大奖,他在西语世界中几乎走到了头。
这件事情不仅是他这么认为,国外的人也这么认为。
知名“余吹”金介甫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我认为余切似乎在西语文学中达到了天花板,通过这次拉美作家对他的一致支持可以看到,在这个神秘而有序的组织内部,余切也取得了某种权力上的迭代。”
“他将坐在这个位置上很长时间,或许是半个世纪?或者,他打算再尝试更有挑战性的文学……我们知道,这当然是不容易的。”
德国波恩大学有个叫沃尔夫冈的汉学教授,起了个汉名“顾彬”。他在一本德文杂志Drachenboot(《龙舟》)上介绍了余切的成就,他热情洋溢道:
“中国忽然诞生了很多文学家,我们都认为这是黄金时代,他们看起来光辉灿烂,无所不能……但有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是:他们的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革,而他们的作家却有很大一部分,专注于过去的个人情绪(伤痕文),我感到十分失望。”
“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看过东方余的,那你就错过了八十年代以来最好的中国作家。”
“接下来,我会着手翻译余切写过的所有。但翻译永远不如原著,我期待有人能和我一样学会汉语,你就能明白他的作品有多好!他一个人,是一个国家。”
颁奖时间就下个月,为了留出去西班牙的时间,余切不得不提前串课。
他现在有两堂课要讲,一堂是经济学院的《西方经济学》,一堂是文学院的《外国文学》——目前,余切主攻西语方向。
在燕大的课堂上,余切道:“拉美文学大爆炸,特指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拉美文学的繁荣与辉煌造成的世界性冲击……但你不知道,‘爆炸’这个词其实是拉美作家都反对的,因为爆炸含有短暂、空泛、急速发生又迅速萧条的意味。”
“boom(爆炸)!你需要会一些英文,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词的语境。墨西哥有个叫富恩特斯的人,一直很反对它!但这个词用得太多太多,流传开来了,大家只好也跟着这么说。”
“这和马尔克斯的情况很像。他本人不喜欢‘魔幻现实主义’,但最终哥伦比亚人以魔幻现实主义为荣,西方在舆论上的霸权降临在了真实的生活中,马尔克斯不得不接受这个惨淡的事实。”
一个墨西哥的留学生站起来问道:“余老师,您难道睡在富恩特斯的床底下吗?您怎么知道这个人的态度?”
余切看这个学生留着胡茬,很像是黄种人,课桌旁放着他的一顶帽子。余切就问道:“你是墨西哥人?”
“是的。”
余切笑了:“我和你们国家的富恩特斯打过桥牌,他亲口向我抱怨的。我向你承诺,这是真的。”
这个学生当即张大嘴巴,满脸震惊的坐下了。
其实余切还有句话没讲,富恩特斯正是余切的手下败将,他的气运被余切夺了,这两年一到评奖季,余切就是富恩特斯的苦主——富恩特斯就像个无能的丈夫,只能看着余切予取予求。
台下的褚付军、路不宣和程国平三人见到这一幕,真有种如在梦中的感觉。
今年年初,他们还在谈论余切从燕大消失不见,而现在余切已经做了他们的老师。燕大的文学系和经济系都成了其他院系羡慕的香饽饽。
余切来任教的时候,高考已经结束了。恐怕到了明年,这两个系的录取分怕是要飙升!
想到这里,路不宣却乐了!
中文系的人全是状元,当然不怕分数高,只是苦了经济系的那一帮人!
“叮铃铃!”
响铃了。
余切听到这声响,立刻宣布下课,接着为了自己最近“串课”的行为道歉。“我不巧得到了西班牙的福门托奖,他们的国王怕我不来,特地让驻华大使来请我。为了避免伤害西班牙人民的感情,我不得不再去一趟。”
学生们哈哈大笑,当然原谅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