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打破常规 (第1/3页)
在拍摄完《自然的馈赠》这一集的素材后,曹阳跟另外五个拍摄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主题,奔赴天南地北进行素材的拍摄。
也就是说,曹阳还要再拍摄一个主题。
他留给自己的主题是《时间的味道》,以腌腊、风干、烟熏等传统保存技艺为线索,强调时间对食物的塑造,揭示了华夏人对时间矛盾而深刻的认知。
这种一集里包括几个不同地域美食的纪录片,拍摄起来是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的。
因为你要提前联系好要拍摄的人,要让他们配合拍摄,要让他们专门空出时间一遍一遍的配合每个细节……
正因为拍摄的复杂性,对方有时候不一定能真正的尽全力配合,他们很可能会敷衍,尤其是华夏的传统,对于吃饭的技艺都有留一手的习惯。
所以拍摄起来那就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不要觉得看到的很流畅的成片,是真正的食物制作过程和对于食物制作的记录。
其实哪怕是纪录片,也都是一遍遍的重复制作过程,一遍遍的拍摄各种细节,最后剪辑成流畅的成片的。
幸好曹阳的每个团队都会有当地的官方出面,这能减少非常多的敌意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小心思。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劳动者老说,曹阳还有开出不菲的“劳务费”,这才是这些食物制作手艺人配合的动力源泉。
有了官方以及“动力源泉”,才是曹阳以及各个小组能顺利快速拍摄的原因。
曹阳在拍摄完《时间的味道》后,回到了京城。
他的小组是第一个拍摄完的,加上拍摄《自然的馈赠》用去的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五十天了。
另外几个小组每天都会给曹阳汇报进度,小问题肯定是遇到不少的,尤其是拍摄中,有很多都算是偏远地带的美食制作。
在这个年代,国家经济才刚开始腾飞,有些偏远地带可能暂时还没照顾到,因此偏远地带代表着民风淳朴,同时也代表着乡间团结以及民风彪悍。
所幸,地方配合,再加上“动力源泉”足够,小麻烦可能会遇到,但大麻烦就几乎不存在了。
除了曹阳外,进度最快的是宁昊,他负责的是《五味的调和》,探讨酸甜苦辣咸的哲学,在曹阳回京两天后,他就拍完回到了京城。
跟曹阳预料中一样,拍摄进度最慢的是刚加入的张奇。
他在给曹阳的汇报中说,大概还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拍摄完需要的素材。
这也在情理之中。
哪怕是程建业已经重点照顾他了,但作为执行总制片,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张奇的剧组,他还要负责与各地政府部门对接等一大摊子事呢。
所以,跟其他几个小组相比,张奇这边的配合是肯定没有那么默契的,也肯定不如其他几个小组如臂使指。
说实话,张奇那边能只比柳杉那个小组晚两天,曹阳已经很满意了。
这也证明了张奇是有一定能力的。
宁昊回了京城后,正巧老田也从沪上拍摄回来,晚上曹阳他们三个人就聚了一下,地点还是常去的那家私房菜馆。
“素材都拍摄的差不多了?”
老田眼睛盯着摆酒的柜子看了一眼,转过头,又看了一眼,才对曹阳问道。
曹阳还没回答呢,宁昊就非常有眼力劲的站了起来,大声喊道:“老板娘,来来,那个酒……”
扭过头,宁昊笑着问老田:“您老要喝哪个?还是红星?”
老田先是咧着嘴笑了一下,随后就眉头一皱,纠结起来。
还半天,他才似乎很无奈的摆摆手。
“算啦、算啦,明天还要拍摄呢,等拍完吧,拍完了咱爷俩再好好喝点。”
宁昊也不勉强,笑着对老板娘摆摆手。
“行吧,那就下次。”
老田砸吧了下嘴,叹了口气,似乎有些遗憾。
“行啦,年纪大了,该忌口就忌口,努努力把酒戒了,喝酒伤身。”
曹阳在旁边说道。
老田眼一瞪,翻了个白眼,说道:“这话你有能耐给老家伙说去,他烟瘾更大,早上起床就会咳嗽一阵子,早该戒了。”
他嘴里的老家伙,就是两人的老师老司徒。
曹阳也眼一瞪,回击道:“你怎么不去说?”
“我说过,老家伙不听,还骂我。”老田反驳道。
“哦,是吗?”
曹阳笑了起来,说道:“我也说了好多次了,他每次都说戒,可就是不改。”
“他没骂你?”老田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问道。
“他为什么要骂我?”曹阳也假装不可思议的问道。
“我……”
老田在嗓子眼嘟囔了几句,曹阳没听清,不过估计不是好话。
宁昊就在旁边笑。
“你笑什么?”
老田眼一瞪,没好气的冲宁昊嚷嚷道。
“噢,那什么,我想起来拍摄时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您老别介意,我绝不是笑您。”
宁昊赶紧站起来,给老田的杯子里加满茶,嘿嘿笑着解释道。
老田有些郁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