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7章 上天何其不公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87章 上天何其不公 (第2/3页)

然还是主流,但却也被称为传统派。

    传统派,就意味着还是老套路,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必不可少。

    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是什么?

    或者暗讽现代食品标准化对传统风味的消解,或者通过饮食文化对比,折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又或者记录“高大上”的传统美食……

    朱同微微皱了下眉头,若是这样的传统纪录片,范台长劳师动众的前来,会失望吗?

    肯定不会。

    大家来的目的其实都挺“单纯”的,说白了,就是冲着曹导的名头和影响力来的。

    想到这,朱同自嘲一笑,随后释然了。

    自己不也是冲着这个来的吗?

    难道还真是冲着一部纪录片?还是美食类纪录片。

    怎么可能!

    不要说范台长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是司徒老先生亲自出山拍摄一部纪录片,也不可能让自己这个综合频道总监兼节目采购中心主任亲自出面。

    朱同又稍微瞥了一眼自己旁边的梁虹。

    恐怕就算是梁虹,也不一定会回亲自出面。

    随后又瞥了一眼梁虹旁边的刘盈,或许那个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出面稍微差一点,但再往上一点,纪录片三部的主任出面应该是足够的。

    “看看怎么样吧。”

    小放映室灯光暗下来,随着传统的音乐声,稻穗的画面如泼墨版铺开,但仅仅持续几秒钟,画面一闪,出现了一双粗糙并稍微发黑的手,这双手在揉面……

    “这……”

    随着这双手也是一闪而过,但却让朱同还有旁边的梁虹同时心里一叹。

    “真实记录、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吗?看起来是没错了,果然是传统纪录片。”

    “能说不愧是司徒老先生的徒弟吗?”

    朱同看着纪录片刚开始就不断闪过的画面,虽然看起来有些“人物”的观感不是太好,但实话实话,这镜头剪切的确实很舒服。

    整个“序幕”,犹如一副山水画,层次分明,徐徐迎面铺开,果然不愧是国际大导演,这音乐配上这“山水”的美感,就不是一般纪录片导演能剪出来的。

    “序幕”的最后,《舌尖上的华夏》犹如竹简般呈现在整个屏幕上,下面又“跳”出一行小字,总策划、总导演,曹阳。

    “这个开头,我愿意打9.9分,扣0.1分是因为最开始出现的那双粗粝的手,有点有点影响观感了。”

    朱同在心里嘀咕道。

    “单看这个开头,已经完全达到了电影级别,不,甚至超出大部分电影的画质了,每一帧几乎都是艺术,可惜啊,居然拍成传统纪录片。”

    旁边的梁虹倒不这么想。

    她认为,单看这个开头,哪怕是拍成传统纪录片,也绝对是高质量的纪录片,只要等下的内容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相信放在纪录片频道播放的话,收视率还是能保障的。

    “看起来应该不错。”

    旁边的刘盈用只有梁虹能听到的话轻声说道。

    两人都是纪录片领域的专业人士,一部纪录片内容的好坏,可能单看序幕看不出来,但拍摄的有没有用心,纪录片的质量怎么样,还是能大概看出来的。

    当然,也有那种为了吸引人,只有开头的序幕可以,整体却很拉胯的纪录片。

    但像曹导这样的大人物,他们不相信曹导会为了吸引人,故意把开头的质量做好,后面的内容会敷衍了事。

    序幕过后,依然是高质量的电影画质,解说的标准也很高,唯一让央视的几个人心存遗憾的,果然如他们所想,传统的全局观画面,传统的解说词……

    到了1分45秒,出现了这一集的题目,《自然地馈赠》。

    一直到第5分25秒,这部名为《舌尖》的纪录片还属于传统叙事,跟其他纪录片区别不是太大。

    要说区别也有,就是画质。

    至少朱同和梁虹他们,还从没见过一部要在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会呈现这种顶级的画质,甚至比很多电影的画质都要好不少。

    “北电出来的大导演,其他不说,但在画面的呈现上,绝对是没得挑剔的。”

    朱同忍不住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