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1章 鹓动鸾飞  问九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71章 鹓动鸾飞 (第2/3页)

 王瑾的声音,平静而冷酷。

    “但儿子忠的是陛下,是大梁的天子。义父不该处处向着太子,违逆陛下心意——今日有此下场,是义父自找的。”

    王承喜慢慢倒地,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一手带大,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儿子,又转头看着榻上冷眼旁观的崇昭帝,张口欲言……

    最终,却只挤出破碎的一句。

    “陛下啊……”

    年少相识,二十九载相伴,从潜邸到皇宫,他以为的君臣情、主仆义,终是抵不过皇权和野心。

    鲜血从老太监的嘴角涌出,染红了胸前的衣料,终是气绝身亡。

    崇昭帝目睹此景,忽地老泪纵横,喃喃道:“老东西,你先去吧……黄泉路上……慢些走……别怨朕……”

    说着又哽咽起来,“记得投个好胎……”

    王瑾重重跪下,声音恭敬得很是谄媚。

    “陛下,义父糊涂,忠奸不分,险些误了陛下大事,死有余辜。请陛下节哀,保重龙体。”

    王瑾本是内侍省少监,离权力巅峰的太监总管只差一步。

    崇昭帝好似看穿了他的心思,眯起眼盯了他片刻,忽地一笑,颤巍巍从榻下的暗格里掏出一卷明黄的诏书,递给他。

    “把这里……收拾干净,从秘道出去……把这个……交给端王。告诉他……清君侧,正朝纲……李家江山,全仗他匡扶……”

    “小人领旨。”

    王瑾躬身,双手接过诏书,眼底闪过狂热的光芒。

    他知道,他飞黄腾达的机会到了。

    屏风后传来轻微的机括响动,看似严丝合缝的墙面,悄无声息地滑开了一道暗门。

    王瑾的身影没入其中。

    暗门合拢,殿内重归死寂。

    崇昭帝望着头顶明黄的帐幔,眼角慢慢湿润。

    -

    端王府。

    书房内烛火通明,气氛肃杀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桓早已换上一身锃亮的银甲,甲叶冰冷,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身边聚集着右翊卫亲信将领、王府亲兵以及萧氏余党和蓄养的死士,每个人都握着兵器,面色凝重。

    “诸位,时机已到——”

    李桓高举那卷刚刚得到的明黄诏书,声音铿锵有力。

    “父皇有旨,清君侧,正朝纲!李肇忤逆不孝,囚禁君父,霍乱朝纲,罪不容诛!”

    即使没有诏书,他今日也会动手。

    父子俩虽未商量,却都默契地选在了李肇大婚的当日发难。

    东宫要办喜事,仪典纷杂,守卫必然松懈,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他蛰伏多年,本就箭在弦上,只待东风——

    父皇的诏书,于他而言,是锦上添花,也是名正言顺的起兵理由。

    李桓将诏书交给身边的副将,声音愈发冷厉。

    “传令下去,右翊卫随我从秘道入宫,直取紫宸殿救驾。其余人等分控各门,阻断援军,听我号令行事。”

    “是!”众人压低声线,齐齐应和。

    李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张面孔,他手腕一翻,腰间佩剑蓦地出鞘——

    寒光掠过,快得让人看不清。

    下一瞬,已精准地刺入王瑾的胸膛。

    王瑾满脸的谄媚和亢奋,瞬间凝固下来,变成极致的惊愕与痛苦。

    “王,王爷……为何……”

    他难以置信地低头看向没入胸膛的利剑,又抬眼望向李桓冰冷无情的脸,慢慢地倒在地上,圆瞪着双眼,一脸不甘……

    直至断气,他都想不明白,为何刚刚立下大功,就落得如此下场。

    李桓面无表情地抽回佩剑,也没有多看一眼那蔓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