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9章 新帝初诏  问九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79章 新帝初诏 (第2/3页)

  李肇盯着她的眼睛,半晌才勾了勾唇。

    “好,朕知你心意了。”

    当夜,御书房烛火亮了一宿。

    李肇独坐案前。

    窗外清风卷起残星微光,落在空白的诏纸上。

    天明时,他才似嘲似叹的低笑一声。

    平安还是太了解他了……

    李肇提笔蘸墨,挥毫批下。

    “端王李桓削除爵位,废为庶人,圈禁于宗正寺别院,非死不得出。”

    后世的史书上,称这一笔为“永靖初年第一诏”。

    短短二十一个字,便将曾经权倾朝野,深受圣恩的端王李桓,从宗室玉牒里彻底抹了去。

    至于淳王李佥,心性单纯懦弱,从未参与朝堂争斗,李肇便赐予厚赏,增其食邑,允其安心做个富贵闲王。

    被圈禁的魏王李炎、瑞和郡主等人,也没有因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而获释,依旧被严加看管,不得与外界通消息。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远在滇州的贤王李劭。

    闻讯后,他即刻上奏恳请赴京奔丧,呈表称臣,言辞恭顺恳切,并自请削减王府护卫,交还兵符,以示绝无二心。

    李肇准其上京,厚赏安抚之余,将其麾下部分将领调任换防,并按当日滇州许诺,令他永镇滇南,总督军政,既给了他体面,也断了他夺权的可能……

    安顿好先皇帝的丧仪与宗室事务,新帝便接连颁发新政,展现出与其父截然不同的治国之风。

    对内整顿吏治,对外怀柔安边。裁撤六部冗余官员,凡贪腐银两者,无论品级高低,一律交大理寺查办。同时,朝廷正式履行对云岭三十六寨的承诺,开放互市,并册封哈赤为头人。

    这一连串举措,雷厉风行,直指积弊,且一律由新帝乾纲独断,无人置喙。

    朝野间的暗流,渐渐平息下来。

    忙过登基初期的繁杂政务,便有老臣按捺不住,在朝会上提及后宫虚悬、当选妃纳嫔以延皇嗣云云。

    李肇听罢,只淡淡一句“朕自有分寸”,随即话锋一转,就提出要册立薛绥为后。

    朝臣虽有些嘀咕薛氏的出身,却无人敢驳。

    连先帝驾崩当日大婚都拦不住,谁又敢拦他立后?

    然而,披芳阁内,薛绥却拒绝了。

    “再等等吧。”她轻声道,目光落在窗外刚刚盛放的春花上,“陛下与我都孝期未过,此时再举行封后大典,太过张扬……于礼制不合,于民心亦不安。”

    李肇看着她沉静的侧脸,知她心结未解,沉默片刻,终是颔首叹笑。

    “依你。都依你……”

    薛绥抬眼看他,语气平静:“后宫虚设,终非长久之计。陛下是否考虑……”

    李肇哼声,打断她:“平安是在劝孤顺应那些老臣,广纳后宫,充掖庭、选妃嫔?”

    薛绥垂下眼帘。

    “历来帝王,皆是如此,不是吗?”

    “朕不一样。你也不一样。”李肇握住她的手,额头抵着她的额头,目光灼灼,“朕说过,此生唯你一人。不是戏言。”

    薛绥指尖几不可察地一颤,终是没有再说话。

    -

    又过月余,已是入夏。

    旧陵沼昭雪天下的祭祀大典,定于忠烈祠前举行。

    这一日,天色湛蓝,阳光和煦。

    忠烈祠前,百官按品阶肃立,黑压压一片,鸦雀无声。

    祠内,牌位密密麻麻地整齐排列,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冤屈与悲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