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求贤诏(上) (第2/3页)
您听到了吗?唯才是举!不拘出身啊!”
他的眼眶微微发红:“孩儿浑浑噩噩十余年,四处漂泊求学,受人白眼,尝尽冷暖。”
“如今肚子里总算也装了些微末的本领,陛下开此恩赐,乃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孩儿如何能放过?!”
看着儿子眼中的亮光,张父心中五味杂陈。
他放下手中的活计,缓缓开口道:“谦儿,为父不懂你说的这些道理。”
“但这些年来,你拜访了那么多有学问的官人,他们起初不也都说有教无类,只论才学吗?”
“可结果呢?人家一见你是农家子,连门都不让你进,连话都不屑与你多说......这皇帝......陛下,难道就不会如此了吗?”
一番话如冰水浇头而下,瞬间让张谦激动的心情冷却了大半。
父亲的话虽然朴素,但却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痛处。
是啊,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被门第之见踩灭。
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名仕,怎会真正将一个农家子的才学放在眼里?
所谓的‘唯才是举’,真的能打破这延续了千百年的壁垒吗?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只能说出一些无意义的话:“不会的......父亲......这次不一样......那可是陛下,陛下金口玉言......肯定不会的......”
声音越来越低,显然他连说服自己的底气都没有。
张父看着儿子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心中也是发苦。
他没有再说劝阻的话,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声。
随后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支撑着膝盖,缓缓站起身。
张家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不过的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代人都没走出大山。
本来像是张谦这样的人,命运早已注定,注定与笔墨纸砚毫无瓜葛。
然而,在他出生那天,一个游方的和尚路过张家门前讨碗水喝,恰逢张谦降生。
那和尚说孩子眉宇间有慧根,与佛有缘,便给了张父一个不起眼的木牌,言明可凭此物去附近山上的寺庙,听高僧俗讲。
所谓俗讲,便是寺庙为了传播佛法,为孩童开蒙识字而设的讲席。
是的,佛门也不只是搜刮财富,广收信徒,他们也做过一些好事。
毕竟教化百姓也算是一种功德。
而俗讲的内容自然离不开佛经故事,但好歹能让人认识几个字。
张父想着,自家虽是寻常百姓,孩子肯定是做官无望。
但若能识文断字,在这乡下地方,终究是件体面事,谁见了不高看一眼。
于是,他便将年幼的张谦送去了寺庙,只求儿子莫要在寺庙待久了出家就好。
这一送不要紧,张谦倒是没有生出佛心,遁入空门,反倒是在那青灯古佛旁,埋下了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
从寺庙的蒙学结束后,他便着了魔似的吵着要继续读书。
可张家一贫如洗,哪里供得起一个只读书不干活的孩子?
但张谦性子极拗,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十四岁那年,他便毅然离家,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