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分城:铁炉堡 (第2/3页)
迫背井离乡”的抵触情绪。
为此,艾莎围绕“锻造需求”“人员属性”“融合进度”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化出“分类留迁”与“梯度融合”的方案。
所谓分类留迁,其实就是让“关键工匠留”“非核心人员迁”,保障分城运转且分散风险。
凛冬之锤的核心价值在于锻造体系,人员调控需要服务于“锻造功能”保留,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工坊停摆。
为此,对于凛冬之锤的族人按照对锻造体系的必要性分为两类,差异化制定留迁策略。
包括炼金工匠、学徒以及辅助工坊工匠等人员在内,他们是凛冬之锤锻造体系的核心。
但凡离开,分城的工坊将陷入瘫痪,且他们的技能与凛冬之锤的工坊、锻造设施深度绑定。
在这边,他们是人才,一旦迁移至菲尼克斯,就无法发挥自身价值。
所以,这些人员必须是全员留守分城,绑定分城功能。
但也正因为这些人是分城的核心人员,又都是凛冬之锤出身,如果不做出一定手段制衡,难免出现抱团,阴奉阳违之事。
所以艾莎这边的思路也相当简单粗暴,一个是这些核心人员的家庭成员,特别是未成年的子嗣,都需要迁移到菲尼克斯。
不过说法会好听许多——搬迁到菲尼克斯接受义务教育。
这是菲尼克斯的基本政策,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从这点看这个举动属于落实菲尼克斯的教育政策,任何人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而且让工匠们的孩子从小接受菲尼克斯文化教育,也是一种柔性制衡。
同时,从菲尼克斯这边选出一定数量,对于锻造感兴趣的人员,进入分城工坊,跟着凛冬之锤的工匠学习锻造技艺。
当然,他们除了是学习者,同时也将是监督者。
另一类不直接参与锻造的非核心群体,则是采取三留七迁。
即三成人员留守分城,跟菲尼克斯之后即将派来的管理人员混编。
负责分城日常运转与工坊辅助工作,避免因人员过度迁移导致分城功能断层,又能在日常互动中消除隔阂。
七成的非核心人员,分批迁移至菲尼克斯主城,避免一次性迁移引发混乱。
他们是人员调控的主要流动群体。
迁移前,主城会提前根据其技能匹配岗位。
而且人员调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按“初期、中期、后期”三阶段逐步推进,避免一步到位引发反弹。
这一思路源自高德出兵前的特意叮嘱——他已经提早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首先是初期,即前三个月,要进行刚性管控,通过物理隔离快速稳定局面。
分城与主城之间的人员往来将通过“通行凭证”进行管理。
凛冬之锤留守的族人离开分城需经审批,避免核心工匠私自离开或非核心人员无序流动;
主城派遣至分城的人员,需集中居住在“臻冰驻区分区”,与凛冬族人的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初期摩擦。
核心工匠与臻冰学徒、辅助人员的协作需严格按“岗位职责”执行。
每日工作内容与材料使用需记录在案,由臻冰派驻法师审核,确保锻造过程透明可控;
迁移至主城的人员需在“过渡安置区”完成培训与岗位适应,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主城核心区域工作。
中期阶段,则是可以进行柔性互动与利益绑定,逐步消除隔阂。
到了后期阶段,至少是半年之后,分城与主城之间的“通行凭证”制度取消。
族人可根据工作需求与个人意愿自由往来。
臻冰驻区分区与凛冬族人居住区的物理隔离拆除,两地人员可混居居住、共同参与分城建设。
核心工匠若想前往主城传授技艺,可申请“跨城任教”。
迁移至主城的族人若想返回分城,也可申请回到分城工坊工作,无需额外审批。
此时,人员流动已不再是管控需求,而是个人发展选择。
凛冬之锤族人将从被动接受融合转变为主动参与融合。
菲尼克斯,市政厅。
一道银白色的身影掠过中央广场上空,精准地落在高德办公室的窗台上,发出一声短促的鸣叫,在提醒高德。
高德放下手中的羽毛笔,起身走到窗边,取下绑在它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