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分工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5章 分工 (第3/3页)

  原版的《我和我的祖国》,最烂的当然是《白昼流星》,其实,《回归》、《护航》拍的也都挺平庸的…

    尤其是《回归》!

    太凌乱了…

    主要角色太多了。

    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钟表铺老板华哥以精湛技术确保中英方代表与女港警手表精准确对。

    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

    挺好的主题,但受到篇幅影响,只给了20分钟的时间…

    就导致整个结构太散了,人物也没立起来,剧情也不知道是想讲个啥。

    感觉更像是从不同角度讲了个事件,尽管事件本身非常关键,但围绕这个事件实在是啥也没讲出来。

    如果把整个时间都花在四个主要人物中任何一个身上,可能都比现在效果好。

    当然,有《白昼流星》垫底…《回归》至少是及格的!

    《白昼流星》太差了…

    可能是命题作文的缘故:扶贫还有航天,这两个主题实在不好联系在一起…

    小达人也想不到,干脆就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

    那整部戏所有篇幅都是跟现实紧密相连,你突然玩了把超现实浪漫主义…

    然后就得到了一致差评:剧本脱离现实,矛盾处理生硬,过于长的铺垫,过于生硬的转折。还有狗血剧情和意淫剧情。可以说好电影要素不多,烂片要素快凑全了。

    对了,沈言决定拍摄《扶贫》主题。

    “航天交给老郭?”

    “可以,我没意见!”

    “记住啊,每人就20分钟,我们七个导演,每人20分钟,加上片头、片尾,起码超过150分钟…”

    申奥插话:“原子弹爆炸这个主题我怎么弄呢?”

    韩延道:“你可以从国际政治角度诠释…比方说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

    陆洋惊讶:“这个让拍吗?”

    沈言摇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