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专访(2/3)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2章 专访(2/3) (第3/3页)

实现梦想…”

    “尊重投资人?”

    “曾经中国电影在海外是有比较好的市场的。但是这些年虽然中国的商业片在国内确实挺好的,但是在国外基本没人看。你问一些老外,你了解中国电影吗?他们大部分说的还是李小龙、成龙、张艺某还有贾章柯。你怎么看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商业输出和文化输出?”

    沈言摇头:“谁说的?现在不是多了一个我嘛!

    我主演的几部电影,亚洲地区版权,全部搞定,此外,还有美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等诸多国家。”

    “那你觉得文化输出…”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文化输出是溢出,不是刻意迎合!’…慢慢来,好莱坞当年也不是一蹴而就!”

    “你这次自己带队过来卖版权?成绩怎么样?”

    “还行…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猫眼的人又问了:“有个问题…我们卖版权是直接卖版权,还是分账协议?”

    沈言想了想,认真回答:“通常来说,外国片商买走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行权还有版权…即便他们买了,真正上院线的并不算多,因为有发行费方面的考虑。

    一般来说,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进的都是艺术院线,不会大规模上映。

    像《无双》、《地火》、《东北警察故事》这样的大片,是上主流院线放映的,但也只是少数的影院。

    以北美为例,这些电影会同其他电影一样,走的是小规模上映的商业操作路线…”

    “《燃烧》这样的文艺片,通常是在艺术院线上映,属于更小范围。不过口碑好的电影,会有长线放映的机会,比如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就在日苯部分影院长线放映了好几年,《燃烧》也在法国、意大利上映了半年…”

    “很多时候,愿意花钱买版权的,要么跟电视台有关,要么本身就是电视台…很多小成本的艺术片,几经周折后又被电视台买走的。”

    “《寄生上流》的版权卖得怎么样?”

    沈言笑了笑:“…《寄生上流》,福克斯会全球上映…应该是二十一世纪福克斯最后一部独立电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