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至上影节(3/3)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5章 至上影节(3/3) (第2/3页)

底开始点映,7月初上映!”

    沈言都准备结束直播了,突然评论区一堆人在讨论京圈…

    他也加入了讨论:“京圈…是有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那有江湖自然就有圈子!

    其实,以前是靠各个电影大厂给资源,说白了大多是官方资源。

    这些圈子里的人物刚好与官方有着联系,或者说继承,他们也是靠这个坐大的。

    很多人讨厌圈子,我也挺讨厌的,圈子最不受待见应该是排外和垄断。

    这也是圈子不可避免的宿命,基因属性。

    我自己组建了公司,跟一堆导演制片人成了朋友,也算有自己的圈子…

    然后,我用演员也很固定!

    不过,现在是资本的江湖,娱乐是一个产业。”

    “圈子命运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互联网平台的崛起,移动端传播份额的巨增。把市场做大做精细了,饼一大,就不再有那么多人要大爷的赏饭吃了。

    就是说不用跪着,也能吃上饭!

    大不了从网大做起,能赚钱,说不定哪天就混出头了。

    我们的新工坊就是专门做网大的…现在,大部分都开始做网剧还有院线电影了!

    其实,那帮曾经神坛上的大佬,基本上都在市场里摔过跟头。

    总体来说是好的,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话语权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以前玩电影艺术总感觉是那些人尖尖的事,观众也没得选择,后来吃这碗饭的门槛没那么高,小打小闹不注意还玩出个大的。”

    “典型的就是《我的少女时代》拿了五亿多票房,直接把一些人惊到了!”

    “不过,很多大佬都有些过度开放,或者病急乱投医开始拥抱流量了。

    但他们不晓得,等他们出手时流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了。

    真是圈子一年,世外已千秋,徒增笑柄。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审美也逐渐觉醒了,看片不再只看是不是名导、明星,而是专注于内容。”

    听到这,立刻评论区发文:你是哪个圈子?

    “我哪有圈子…我属于中国电影圈!”

    “你们听错了…行了,今天就到了这了…我先休息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