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再遇狼骑 (第2/3页)
。”
“那我们就佯作撤军,做一个伏击,先把他的牙口打烂!”刘羡斩钉截铁地说道,并叙述自己接下来的撤退计划。
“然后趁着张方未来,西军受挫,我们往西方速退,先拉开一大段距离。前两日,每日都必须行军百里,在第一日,我们要抵达槐里,第二日就在武功城宿营。到那时,我们稍作休憩,各部轮番殿后,向陈仓徐行。”
说到这,刘羡开始指定负责的人选。
他指点刘沈与张光二人道:“这次伏击,奋武军与昭武军为主,道真兄、景武兄,就拜托两位了。”
待刘沈与张光颔首,他又对何攀道:“何公,你负责中军的迁移,军议结束后,您就在军中整顿辎重,把辎重从内营转移到外营。营中的伤员,全部按计划送出去,等我军伏击结束,你就带扬武军与明武军撤离。”
“广武军其余各部,三千人一队离营,注意秩序,相互之间不得间隔三里。”
最后对李盛道:“宾硕,你派人通知世回,让他派兵五千,提前扫清道路,到郿县进行接应。”
至此,刘羡安排结束。众人都知道时间紧急,于是都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当夜,各部都故意明火执仗,士卒们在营垒中来回穿梭,公然搬运各种辎重,人人都在收拾床褥、衣物、武器等用具。
西军见敌军营垒中人影重重,不禁顿生疑窦。还没派出斥候探个明白,就有数十名衣着单薄的俘虏跑了过来,主动告知他们说:“贼军全在收拾行李,说明日深夜就要撤走了。”
消息上报到征西军司,西军诸将早知刘羡要走的消息,此时并不生疑。次日早上的军议中,纷纷主动请命,要趁敌军撤离之际,率军尾袭。
贾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当众向司马颙献策道:“殿下,这不是好计策。刘羡既然要撤退,自然也会忧心我军追击,他大概会亲自殿后。我军无一人是他敌手,上前仓促迎战,恐怕难以取胜。”
司马颙道:“那你有何想法?”
贾疋看了一眼周遭的将领,徐徐道:“应该以骑军快行,提前埋伏在刘羡的必经之路上,阻止刘羡撤离。然后等张元帅抵达后,前后夹击,必叫其损失惨重。”
司马颙闻言,觉得颇有道理,便对诸将道:“谁愿意担当此任?”
诸将面面相觑,皆一言不发。显然,他们并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毕竟尾随追击,如果打不过,随时可以撤退,敌军既然想走,也不会反过来追击。可若是绕行到前面,那就是拦住了对方的去路,不死不休了。虽说成功后,收益很高,但同样,风险也太大。至少对于负责拦路的将领而言,是九死一生。
阎鼎见状,便不动声色地解围道:“彦度的计策虽好,但须知穷寇勿追的道理。既然我王已经调张元帅入关,自有他去处置刘羡,我们尽力而为即可。”
贾疋见状,想要自行请命,可随后又为河间王拒绝。见计策不得实施,他又扫视了一圈诸将,退回人群之中,低叹道:“竟无一人是男儿!”
这话令众人勃然色变,刘粲当场就想请命,但身形稍有动作,就被一旁的刘聪随即拉住了。司马颙则干脆当做没听到,挥手说:“那就还是夜袭吧。”
于是当夜大军行动,等斥候前来报信,说已有第一批军队离营西去。于是张辅率四万军队出城,再次尝试袭击敌军营垒。
正如事前预料一般,渭南营垒已经空空荡荡。往日那些两军来回争夺厮杀,令无数士卒丧生的壕沟栅栏,此时已不见任何人影。营垒中一地狼藉,四处都是扔下的残刀断刃,破衣旧衽,甚至还有许多废弃的箭杆。再往前走,便能看到横跨渭水之上的渭桥。与普通的浮桥不同,这是西汉时就建造的桩式大桥,在滚滚东去的渭水上,犹如一只庞然巨兽,令人望而生畏。
这本是长安沟通渭北的必经之路,却被刘羡驻营占据了两月之久,西军历经数次血战,就是不能将渭桥夺回,往日等闲可过的渭水,一度好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