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西军暗离  晋庭汉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十二章 西军暗离 (第3/3页)

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如此安排后,刘羡心里少了几分忧虑。当他们赶上大部队的时候,已经是在槐里县。大军借住在槐里民居内,晚膳也已经做好了。为了庆祝撤离的顺利进行,李盛近乎把槐里集市的鸡鸭给买光了,然后士卒们拔了一地鸡毛,各自在寄居的房舍里炖着诱人食欲的鸡汤。

    这段时间,刘羡乏极了。他用过晚膳,确认过暗哨依旧在正常布置后,到床榻上倒头就睡。接着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还在洛阳,洛阳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在笑,就像海棠花开了,太阳也升起来了,大家都无忧无虑似的。他自己也在笑,然后回到家里,父母双全,夫妻和睦,儿女满堂。

    刘羡很少做这样的美梦,以致于他醒来的时候,比往常要晚了一些。此时大军已经在准备开拔了,随行的侍卫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炊饼和蜜水,并向他汇报道:“元帅,你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说有要事向您禀告。”

    回来得这么快?刘羡知道,斥候敢于回来,必然说明有了很大的收获,于是连忙整理仪容,换好戎装,令斥候进帐。饮食之中,他静静倾听斥候的汇报。

    原来,在斥候几人重返战场后,发现那群西军同样去而复返,而且在周遭的几处乡亭进行滥杀。他们虐杀了差不多两千人,然后挑了几百名壮年男子的尸体,将他们换上了虎师骑士的衣服,扔到战场上。其余的尸体则与乡亭一股脑烧了,浓烟滚滚,在外人看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元帅,他们安排好后,晚上又来了一拨人,穿着十分不凡,我们不敢靠得太近。但可以看见,那些人哭丧着脸,似乎是对来人诉苦。随后他们就走了,尸体也扔在原地不动,我们看没有别的迹象,就策马回来了。”

    “诉苦?”刘羡点点头,慰劳他们道:“嗯,你们做得很好,先下去用早膳吧,歇息之后,再赶上大队不迟。”

    而待斥候离开后,刘羡开始思考这些信息中的重点。他非常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点,就在斥候口中的“诉苦”上。

    张方和河间王之间的不睦,此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张方这次原来,是故意打一个败仗,并且夸大自己的失败,以此向征西军司诉苦吗?莫非他这么做,是想韬光养晦,借机来修复和主君的关系?

    不对,刘羡很快否决掉这个判断。张方可能有耐心韬光养晦,但河间王不是庸主,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就放下提防。张方肯定也知道这一点,对他来说,两人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了。

    从这个思路一转换,讨好不可能,但如果张方是把司马颙当对手呢?那打一个败仗,就是示敌以弱,麻痹对方。

    对,就是这样!刘羡恍然大悟,他知道自己抓住真相了。只有这个可能,一切都说得通了!张方的目标并非是自己,而是河间王!他要借自己的势,先去麻痹司马颙,争取布局的时间与空间,待准备完毕,他便会伺机发出袭击,一举夺下征西军司的兵权。

    一念及此,刘羡不禁披衣握剑,暗暗惊叹张方的谋略和残忍。为了做到这一步,竟然主动牺牲自己的士卒!

    他随即又想,司马颙能察觉这一点吗?他斗得过张方吗?张方会在何时动手呢?自己应该做何应对呢?是继续按计划入蜀,还是在一旁等待两人相斗,做那个得利的渔翁呢?

    一连串的问题涌入脑海后,刘羡反复衡量一番,终于将自己激动的心情压抑住。

    料敌从宽,张方是个有耐心的人,河间王的根基也很深。若自己留在关中,三者相互制衡,谁也不是傻子,张方八成不会动手。自己这时候就想渔翁得利,显然有些太早了。

    这就像袁绍病死后,曹操与袁氏兄弟的关系一般。曹操试图进攻河北,袁氏兄弟两人就会团结一心,先御外侮,至少保持表面上的和谐。只有自己先离开,就像曹操那般先放松压力,袁谭袁熙才会开始爆发矛盾,最后争权夺利。

    可惜,刘羡极为惋惜地放下了留在关中的念头,劝慰自己道,这样也好,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入蜀之路,实际上完全脱离了危险,不再需要瞻前顾后了。

    虽不知张方与河间王之间,到底会谁胜谁负。但在新一轮的关中动乱开始前,自己还是应该先进汉中,打下一块真正的立足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