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汉中攻略 (第3/3页)
的神机妙算了。
如此打定主意后,刘羡当即做下决策,令麾下大军兵分三路:
一路由刘沈率领,带三万军队迅速东进,去接管汉中东部的黄金、蒲池、兴道、西乡四县;
一路由李矩率领,约两万人,先进攻褒中与成固两县。成功之后,则返回阳平关,一面照顾护送滞留在武都的河东移民入关,另一面则从褒斜道派斥候北上,尽可能打探关中的具体动向;
最后一路由刘羡亲率,约万余人,进驻至南郑城前。监视南郑守军的动向,使其不得妄动,并且总揽此后对河东百姓的安置事宜。
命令即下,刘羡军各部也不再争论,当即开始执行。
不过对于刘羡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他也打算以此为契机,正式开始巩固自己在汉中的政治攻势。在来之前,何攀就向他建议过,既要注重外交,也要注重安抚,两者缺一不可,如今也正是要开始安抚的时候了。
在来汉中之前,刘羡对于如何稳定汉中秩序,有了一个大概的计划。其实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三条,抚民、纳才,立信。
关于抚民,一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要整肃军纪,不能说秋毫无犯,但至少不能乱了当地的秩序。二是要尽快对汉中各地的田亩进行丈量,人口进行统计,来为来年的农耕做准备。三是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安置河东的移民,令其与本土的居民相混居,加强自己对汉中的掌控力。
而要进行这么大的举措,无疑少不了要用贤。不只是安乐公府的贤才,还有汉中本地的人材,毕竟最了解当地的,永远是当地的士人。故而刘羡打算在拿下汉中各乡县后,让本地的士子推举县长、官吏,同时也招纳一些雍秦流民的首领,如此一来,在公府的监管下进行执政,行政的阻力便会少上许多。
最后的所谓立信,则是要让当地的百姓对刘羡产生信心。相信刘羡是值得信赖的仁君,也是能够获胜的明君。这也是刘羡一直在做的事情。一进汉中,就祭拜武侯祠,无疑是在向当地百姓们标榜自己的正统身份。
而接下来,他打算按照事先的承诺,将俘虏的阳平关士兵全部释放回乡。也借着这个释放的机会,让他们作为自己的使者,向汉中上下宣传自己的政策,传播自己的威名。
这些事情都事关长远,故而刘羡虽将这些具体事务下放给傅畅、吕渠阳、郤安等人,自己主持军中的军务,但每日仍旧忙里抽空,过问这些民政的进度。
如此,刘羡率众抵达南郑城北十里的翠屏湖,在此处安营扎寨。南郑县内的守军见状,果然如刘羡所料,仅敢派少许斥候出来刺探,并不敢发动攻击。显然,守将是遵守征西军司的命令,在城中做固守待援的打算。
此时此刻双方隔湖对峙,恰如一月之前,刘羡在咸阳原与长安守军对峙的情景。但实际上,这两者已经产生了质的不同。对于八百里秦川,刘羡尚无足够的能量将其迅速掌控,但对于这二百里汉川,却是绰绰有余了。
当然,在这平静的对峙与忙碌之中,刘羡同样也在等待着关中局势的变化。虽然已经得出汉中短期不受影响的结论,可作为天下最强盛势力的征西军司,它的任何变动,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局势。
刘羡先是从洛阳的漩涡中逃出来,随即又从关中的漩涡中逃出来,如今他终于以一个平常心,等待这个结果的出现。他相信,不止是他,如今四海九州的所有势力,其实都在等待这个结果。
在洛阳的政变结束后,相当多的地方势力,都已经做好了出场的准备。他们只是还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来作为自己登场的舞台。而刘羡也不过是司马越政变失败后,第一个登场的势力而已。而接下来张方与河间王的这次对决,极可能便是这个契机,彻底撕碎最后一层薄幕,让那些潜藏在晋室大旗之下的人们,开始展露峥嵘。
雷火一旦相击,群雄伺机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