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刘聪求外放 (第2/3页)
原来,刘景这一行人前来,是得到了刘聪的传信。刘聪声称自己打算脱离征西军司,返回五部匈奴,需要有人照应,所以他就故技重施,打算按照在洛阳时的老办法,让族人们扮做商队,前来长安接应他。
此时呼延翼问道:“玄明,你准备何时离开长安?征西军司这边情形到底如何?会不会影响大局?”
其实从一开始,五部匈奴便不支持刘聪来到长安。毕竟此时左贤王刘渊尚在邺城,若是征西军司与征北军司冲突起来,成都王很可能因此对刘渊心生猜忌,继而将其囚杀。
但如今刘聪既然已经搭上了河间王的线,大家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尤其当下,西军已经打出了威名,是公认的当世第一强军。他们想,来都来了,不能没有任何好处。最不济,也得做好准备,不能平白惹怒了征西军司,为五部匈奴招来敌人。
而面对如此难题,刘聪却不动声色,他只是噙着浅浅的笑意,端着酒杯道:“兄长且请放心,我已经做好了安排,应该能够顺理成章地离开。让你们过来照应,主要是人力有时而穷,总需要做额外的准备,以防不测。”
“你做了什么安排?”
“我向河间王上了一封表文,向他表态说,我们匈奴人愿意为王前驱,助他攻打征北军司。”
“玄明,你疯了!”听闻此语,两人无不大惊失色,呼延翼当即起身指责道:“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的《孝经》都白读了吗?左贤王可还在邺城啊!”
可面对如此指责,刘聪却安之若素。他静静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继而笑道:“兄长想到哪里去了,我只是上表这么一说罢了,怎么可能真这么做?无非是要一个名义,理直气壮地回并州罢了。”
“那回到并州之后呢?你莫非要和征西军司翻脸不认账吗?”
“呵,这不是必然的吗?西军与北军之间,迟早必有一场大战,而阿父又在邺城,我们莫非还能隔岸观火不成?”
呼延翼等人一愣,随即不得不承认,刘聪说得极为有理。五部匈奴地处并州,也就是在关中与河北之间,两者一旦起冲突,最后必然只能选一方投靠。这时想要置身事外,无疑于痴人说梦了。
刘景叹息道:“可惜,这么说来,玄明你岂不是白来一趟?”
“怎么是白来一趟?明明是极有收获嘛!”刘聪放下手中杯盏,缓缓起身,信步走出堂屋,没过多久又回来了,只不过此时他手上多了几卷画卷。刘聪将手中的画卷一摊开,对两人笑道:“你们看,关中八百里秦川之地理,尽在此处了!”
刘景与呼延翼对视一眼,连忙打开观看,不由大喜过望。原来,这些画卷上描绘的,全是雍州诸郡的地图!
刘聪接着说道:“我此次在长安,不仅弄到了军司中的地图,而且还结识了许多关中的人脉,虽然将来不一定为我们所用,但只要知己知彼,将来我们起兵,这些关系未尝不能派上用场。”
呼延翼闻言,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刘景也连连夸赞刘聪道:“玄明,我看啊,你们这一辈的兄弟中,还是你最像大人!大人已经老了,将来大单于这个位置,还得是你来当!”
“欸,三兄说得哪里话!”刘聪露出所谓的责难神色,多情的眼角里却依旧残留有笑意,口中则道:“我们一家七个兄弟,谁不像大人?我只不过是最平平无奇的那个罢了。”
此言一出,在坐的众人都笑了。刘聪在刘渊七子中最为杰出,这本就是公认的事实:老大刘和虽然长得雄伟刚毅,仪表堂堂,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老二刘恭倒是性情温和,但是缺了几分进取之心;老四刘裕与老五刘隆,也算是有才能了,颇善断狱抚民,可惜不善用兵,不适应这个乱世;老七刘乂则年纪太小,更不可能继承单于之位。
故而纵观刘渊诸子之中,能成大器者,唯有刘聪。他不仅外貌上风流倜傥,宛如华夏翩翩佳公子,而且文武双全,腹有韬略,最能成就大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