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阴平约战 (第3/3页)
击败,如果利用得当,说不得还能乘胜进入汉中,一口气夺下阳平关。
故而面对众人的谩骂,李龙面不改色,只是盯着刘羡的面孔,淡淡道:“只要使君愿意,我王仍然愿意封使君为安乐公。”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众人愈发不能忍受。虽然刘羡想要将安乐公的名声扭转过来,但任谁都知道,司马昭的原意就是嘲讽,李雄竟然要刘羡投降过去,再封其为安乐公?这莫非不是一种极致的羞辱吗?
可面对此语,刘羡的面色毫无波澜,他一挥手,众人立刻便安静了下来,然后带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点头道:“成都王的气魄很大啊,十多年了,我遇到过许多对手,敢在战前向我劝降的,他还是第一个。”
“那使君的答复是……?”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非常渴望拥有主君,想要以此施展才华,另一种人则没有这种渴望。我和成都王大概都属于后者,宁可死,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愿做别人的臣子吧。”
刘羡缓缓道:“这段时间,我听过成都王的事迹,他安境抚民,确实很了不起。如果是放在太平时节,我或许会与他做朋友。但现在,那就只能做对手了。”
面对李雄的羞辱,刘羡的反应大大出乎李龙预料。因为他不仅全然不因劝降而动怒,反而夸奖起了对手来。这种姿态,表面看是尊重,但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蕴含更多的,是刘羡作为强者的自信。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他早已过了靠贬低对方来证明自己的阶段了。
而面对这种惊人的沉静,李龙心中莫名有些惊慌。他想,莫非此人已经看穿了殿下的想法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脑海,就听到刘羡反问道:“成都王打算何时约战?派多少兵马?在什么地点?”
听闻这个几个问题,李龙心中又是一惊:刘羡竟然真的看穿了己方的意图!第一时间,他本想遮掩否认一番,说绝无此事。可转念一想,这要矢口否认了,以后再想要开战,岂不是更显懦弱和虚伪吗?于是也不绕圈子,如实说道:
“若使君有意,腊月十五,我太尉李离公率军二万出剑阁,两军在阴平县外打上一仗,一决胜负,如何?”
虽然被看出了端倪,但言语之间,李龙仍然充满着无限的自信。因为如今成都国的建立,乃是在无数腥风血雨中闯杀下来的。
自四年前开始,他们可谓是无岁不战,到最艰难时,甚至无月不战,无日不战。打到了今日,李特一辈兄弟五人,就已经战死了四个,只剩下李骧一人。李雄自己的亲兄弟李荡也死在战场上,尸首不存。哪怕是李雄自己,身上更是有贯穿伤十余处。
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能令他们畏惧?大家早就是百战残生,视死如归了。刘羡的所谓赫赫威名,对于这些亡命之徒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刘羡闻言,听出了这股骨子里的杀气,他也意识到,这次遭遇的敌人,与之前的所有对手不同。
在刘羡以往遇到的敌手里,鬼蜮伎俩多,而堂皇大气少,更别说坦然面对生死了。战争归根到底是靠刀剑,刘羡能在最后时刻取得胜利,往往是靠战场上,比对方更多的几分勇气,硬生生撕破对方的设计。但面对这个由略阳李氏所建立的成都国,显然是不适用的,对方也不缺少勇气,这个勇气,甚至是首领死亡也难以击垮的。
如此看来,那就只能硬碰硬来见个真章了。刘羡暗自点头,他原本打算回绝这个约战,因为无论胜败,似乎都难以影响大局,刘羡并不喜欢这种无谓的战争。但现在来看,也不妨以此为契机,探一探对方的底细。
于是他转过身,风轻云淡地对张光道:“这正好,景武兄,当年你在马兰山上以一敌十,如今我拨给你一万人,你敢应战吗?”
张光自无不可,他慷慨应诺道:“天下汹汹,皆因自大者如云,必为元帅诛杀此僚!”
双方之间的正式战争,就是以这样一场约战开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