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李氏群雄 (第2/3页)
太保。”
“太尉李离,是李特妹婿李含的长子,他是李氏族人中少有的军政全才,此前担任梓潼太守,击败了征西军司的衙博等部,夺下了剑阁。是成都国公认的第三名将,但据说他做事细致,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旦部下做得不好,便严刑处置,令军中颇为抱怨。”
“太宰李国,是太尉李离的兄弟,他也是李氏族人中少有的智将,擅长临阵机变,也擅长用间和刺杀,据说李雄用的苦肉计,就是他暗中谋划所为。李雄对于李国、李离兄弟两人,极为倚仗。国中大事,据说往往要先咨询他们二人的意见。”
“司徒李云,司空李璜,俱是李雄的族兄,他们是纯粹的斗将,打起仗来奋力冲杀,毫不畏死,据说身上有大伤三十余处,小伤四十余处。阵斩的敌将也有数十人,被时人称之为关张再世。”
刘羡将这些名字记在心里,又问道:“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什么人值得注意?”
李盛对此了解不深,于是杨坚头补充道:“在后辈之中,李始麾下有一人名叫李凤,他也是李氏族人,只不过是远亲。但他战事上极为机敏,罗尚从成都夜遁,就是他率先发觉,率部拦下了成都中的其余晋军,继而一战而克,大获全胜。因此李雄最近提拔起来,有后来居上之势。”
“外姓之中,除李凤之外,还有任回、费黑、张龙等几人,也算是有能耐的,不过他们暂时还比不上李家人,因此还不得重用。”
刘羡点点头,在心中默念着这些名字,他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已经与李雄开始交战一般,他听到箭羽铿锵、士卒呐喊,甚至军马的嘶鸣。
于是刘羡召集诸将,让此次的张光做主持,召开一次应对约战的军事会议。
其实这一次,刘羡用张光做主帅,是超乎其余人预料的。毕竟目前刘羡军中,知名的将领非常多,张光固然在关中小有名气,但地位排在他之上的,最少还有李矩、刘沈、何攀、刘琨、杨难敌五人,无论任何一人做主将,众人都没什么异议。而对于张光,大家其实都认为他资历稍浅了一些。
但刘羡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张方虽然有东征的迹象,但是北面的防线尚没有修缮完成,郡内也有大量的军屯需要进行,他需要李矩与刘沈来做自己的助手,安抚军心,完成这件手头的要紧事;二来刘琨与杨难敌都在武都郡内,正忙着剩余的迁民与民屯,也走不开;三来何攀则年岁有些大了,他处理水师这些事务还好,但上了战场,精力上恐怕不能与略阳李氏的这些年轻人相提并论。
当然,想要临时抽调一人做主将,也不是不可。但刘羡心想,与李雄的较量,现在看来,是一场意志的较量,他想在正面用硬实力摧垮自己的自信,那自己就越要表现得举重若轻。从这个角度来说,若张光率军就能击败成都军,这无疑是一击响亮的反击,能大大影响成都军的士气。
而且以刘羡对张光的了解,他在指挥上的造诣是足够胜任的。但想作为一个统帅,主要是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资历不够,另一个是张光机变不足,一时热血上头,可能做出一些不够冷静的举动。但这在一场临时的约战之中,敢于拼杀到底,反而是优点。
综合以上种种考虑,刘羡任命张光作为此战的主帅,并让诸将一起出谋划策,助他事前多做一些准备。
作为征西军司的旧吏,魏浚此时已经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他虽没有和成都军交手过,但也听入蜀的同僚提起过,故而有一定的了解,说道:
“我听说,李雄这些流寇,他们主要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吃苦,耐力好,一般人苦战两个时辰就体力耗尽了,但这些流寇能苦战到三个时辰,极其难缠。”
“另一个,是他们能败而不乱,有几次,西军都已经取胜了,结果追击败军的时候,对方能够在大败之余,再设伏反击,反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战术非常难以预料,张将军要多加提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