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给点缝就敢插针 (第2/3页)
情紧急赶上了,正好我们有外汇资金帮着解燃眉之急,每回都这么搞,那就有贪图国有资产的嫌疑,先搞起来再说吧,这胡同街道看着也太糟糕了。”
他真没那种非要把一大片胡同区都保留下来的思路。
尤其这会儿胡同都没修整过,看着特别破烂。
他个西南地区人士,对这种破平房毫无尊重心。
更意识不到这类老房子能快准狠的拆除重建,就这么一丁点机会时间。
因为只要转入全面市场化,胡同区的拆迁成本会迅速攀升到天价。
这会儿其实除了飞机场附近,各处都还没那么严格的限高规定。
最多也就是中轴线交叉区域严格管控建筑高度,皇城周围有点限高要求和老城风貌协调,不影响历史格局。
还没到保证景观视廊通畅,保持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这类后来才有的高要求。
简单说就是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一切都往后稍稍。
尤启立全程旁观,毕竟他才是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实际承包人。
还是他先跟二副局打交道呢。
可第二天开始,六致和酱园厂周围已经人山人海了。
大部分是来看热闹的市民,可能有点后世那种最后一杯奶茶,最后一块酱菜的怀念情结。
有些是真想来买房。
挤在大概占地几个四合院大的酱园厂周围各种打听,把看门大爷烦死了。
那就拆啊,让卫东从汽车总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那边借了几个人,其实都是当初跟着平汽做宿舍楼的大学毕业生,最后都顺理成章的进编制了。
现在二话不说又跟着来这边支棱做事,让卫东私下跟他们提醒几句。
自己就跑了!
真的,所有人都以为他在平京带动起这么大的关注,怎么都要走动下。
起码要参加几个座谈会、出席几个会议吧。
没有,让卫东一点往上攀的意思都没,他来平京就是看汽车工业园区进度,拉高校就业服务中心这两件事。
尤启立、二副局的事都是偶遇横炮。
第二天一早只是找人谈谈安排好,甚至把这边部分工作交给尤启立自己收尾,然后嗖的就跑了!
理由还找得很正当,凯旋胶卷那边找他去冀城交流工作。
准确的说是阳光日报找过来,让他一起过去。
一百多公里,索性开车去。
汪志文和虞晓秋跟他开小吉普,捣鼓电视录像车那家伙开了自己的车,装俩道士跟着,那车就是冀城产的,然后还有辆冀北产的红星面包车,用来接载几位阳光日报社的记者。
记者本来还想路上采访让卫东,但秘书得了眼神就稳稳霸住副驾驶不让。
后排狭窄得汪志文那瘦竹竿都得斜躺靠着。
所以记者、主编还是坐面包车,就在宿舍楼下“4S店”买的红星面包车,其实算这会儿平京机关单位的主力面包车型,十来座的尺寸,很端庄大方配得上他们的级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