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咱就是开披萨店的 (第2/3页)
表中文大学欢迎你的参与!”
他是个科学家。
就像今年六月前,声卡都还是个有人在研究,有人在琢磨,没有推出市场化的新鲜玩意儿。
研究室完成的东西到上市,再到市场上能被接受畅销,最后占据市场主流成为标准,这有可能是几十年的巨大鸿沟!
总体来说花旗就是前沿研发还行,但出了实验室落地就比较差。
东瀛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来自于从花旗淘到的原始技术,然后很精妙的捏把出来落地。
譬如这个光纤,让卫东真不懂录像带要能在网络上传输,还得有个磁转电的过程,这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是个巨大难点。
他只知道后来一台手机都能疯狂无线传输视频。
但他给狄坤描绘了个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场景,无纸化办公。
光纤之父能手搓光纤,对玻璃纤维疲劳强度进行研究。
对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信号在无须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经历过后来特高压变电技术的网友就大概能听懂。
普通电缆里面,哪怕是数据线也要有点电压才能让电流传输。
譬如这会儿的有线电话座机里,电话线都带点电压才能推动传输,让卫东的保安同事就拿电话线接过灯泡来做“免费长明灯”。
董雪晴也给姐夫科普过,电话局每年因为这流失的电费都不少。
光纤不用,只要纤维构造不让光损耗,这玩意儿无须放大就能传输,意义可想而知。
但科学家给商人、政治家、官员描绘这种东西的用途就卡壳了。
嗯,传过去又怎么呢?
狄坤又不是研究计算机应用的,他已经如倚天剑般研究到最尖端的光纤传输这个精细分工的部分。
其他关他屁事。
偏偏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大的光电信号传输量,占用带宽最大的音视频数字文件还没大行其道,其他都是小文件传递,他这个研究有点超前了。
结果让卫东给他描绘出来:“对,只需要在HK电台和亚洲电视台布局好电脑,我们所有的文件报送,审核交流,全都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包括彩色图像画面,如果这时候传输视频还有点难度,那就先搁置视频,我想这一点就足够HK中文大学站在学术应用的最前沿了吧。”
他居然没听出来狄坤说中文大学欢迎他是什么意思,还在得意洋洋的描绘无纸化办公。
反而是最近跟着广播处长,经常出席这类文化场合的小秘书听出来,连忙转头给老板娘耳语。
秦羽烨那双眸子亮得跟掉进粮仓的母老鼠一样!
狄坤却无比喜欢让卫东这种抛开世俗杂念的专注。
反而觉得自己俗了,开心得直接伸手:“对!这就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实际应用的商业光纤吗!”
让卫东吃惊握住:“还没有这样实际投入应用的光纤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