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 庆功宴上方逼王  Z世代艺术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80章 庆功宴上方逼王 (第1/3页)

    《方星河硬刚陈楷哥!会议现场大打出手!》

    一点节操都没有的难度报,又卖爆了。

    读者看到标题的第一时间,手就已经在掏兜。

    哪怕明知道是假的,不可能,也忍不住想要看看怎么回事。

    当然,看完就后悔,想要RNM退钱。

    师姐把报纸带进餐厅的时候,也是气得不行,直攥拳头。

    “这难度怎么越来越恶心人了啊?不然告他们吧?天天搁这晒脸,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方哥反倒一点没动气,一边喝着粥,一边悠然扫了一遍全文。

    唔,除了动手是纯纯的噱头,别的细节都挺准确的,看来是有参会人士透露了详情,然后被作者夸大了三分。

    春秋笔法之下,方星河被描述得像一个恶霸一样,目中无人,不尊重前辈,得志便猖狂。

    作者极其愤怒的为楷子鸣不平,声声泣血。

    “陈楷哥导演作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影大师,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艺术价值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任何一个后来的电影人都理应感激陈导对于中国电影的推动和拓展。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土地》和《霸王别姬》,方星河有没有机会成为电影演员都存疑——当市场不够健康,濒临死去,没有任何人能够从中获利。

    但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却惨遭小人当面羞辱,令人愤慨万分,又悲痛莫名。

    发展电影市场确实离不开商业片和商业巨星,但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永远是德行!”

    巴拉巴拉,一顿挑拨情绪。

    又双叒叕管用了。

    时至今日,喜欢方星河的人和恨他的人基本已经固定,剩下的庞大中间群体随着具体事件来回摇摆。

    恨他的人不用提,有点动静就高潮。

    中间群体倒是有一点抗性了,不再那么容易被挑动,但也愿意看看他的乐子。

    00后的Z世代肯定理解不了现在的状况——咱方哥都如此牛掰了,为什么讨厌他的人仍然远远大于喜欢他的人?

    因为在这个时代,你不崇洋媚外,你就是特例。

    如果还瞧不起港台,那就是怪物。

    再加上贬斥自由和民主,可称道敌——吾道之敌。

    这种情况,是特殊历史阶段特有的中国国情。

    严格来讲,从改开直到2016年之前,国内从不曾存在真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积极派和消极派之分。

    包括那些国之栋梁在内,所有做事的人都是咬牙硬挺,靠理想驱动,以热血抗压,没有谁敢笃定地相信咱们真行、相信咱们能赢。

    而不做事,只在一旁指指点点的人,更是坚定地认为中国一定不行。

    互联网大潮伊始,自以为看到了世界、看到了真相的那批人,吵闹得最厉害,声音也最大,由此带来了轰轰烈烈的自反浪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方星河必然站在大多数国人的反对面,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成绩也好,荣誉也罢,只能让黑子们更恨,让文化精英更反,让中立群体开心那么一小阵。

    区区一千多万的有效满天星,在网上打架不可能输,搁到现实里不可能赢,否则《英雄》的观影人次就不可能只有2500万,而应该是2.5亿。

    《英雄》的成功只是一小步,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仍然任重道远。

    方星河完全清楚这一点,所以,面对新的喧嚣,他只是笑笑。

    “告什么?没必要。”

    “那就让他们继续这么跳下去啊?”

    “跳呗。”方哥耸耸肩,“如果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哪儿来的热度?”

    王查理马上点头:“yes,是这样,美国那边的热度早都降到底了,主要就是因为吵不下去了。”

    在北美,《英雄》的热度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全靠索尼的公关投入。

    反自由主义的大潮倒是仍在持续,但发力点早已不在方星河身上,他回国没多久,旗帜就被各路妖魔鬼怪接了过去。

    毕竟方圣是中国人,媒体在需要的时候会为他摇旗呐喊,等到冲锋的作用一尽,到了瓜分胜利果实的关口,马上便是人家游盎自己人的表演舞台。

    美国传媒集团的手法一点都不糙,他们默契地给方星河戴了一顶皇冠,一致夸奖那篇《中美方世》在文学哲学层面的价值,很快便实现了完全的一面倒。

    在这样情况下,自由阵营也不敢再去触他霉头,于是战场很快分散转移。

    最好的文章,最牛逼的情绪,反而渐渐乏人问津。

    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组织、各路政客的各种口号。

    所谓的操纵舆论,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方法,美利坚在这方面玩得贼溜。

    而令方星河感到最为魔幻的事情是,原来小懂在二十年前就如此爱逼逼。

    他在节目里如此声称:“我和SR是很好的朋友,我的孩子们都很崇拜他,是的,我们志同道合,对很多事物有着一样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